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誤區
(出示投影片)
金錢能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 金錢能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金錢能買到美食,但買不到食欲;金錢能買到床,但買不到睡眠;
金錢能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 金錢能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
金錢能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金錢能買到餡媚,但買不到尊敬;
金錢能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金錢能買到奢侈品,但買不到文化;
金錢能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威望;金錢能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
金錢能買到軀殼,但買不到靈魂;金錢能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
金錢能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
對于青年學生來講,物質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但更應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因為物質生活只能賦予人以血肉;而高尚的精神生活則能賦予人崇高的靈魂。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3~84頁的小字資料,他們的選擇,就說明金錢并非是人生的真謗,世上還有比金錢更珍貴的、更值得追求的。
(學生看書)
相反,一個人沒有高尚的追求,沒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即使擁有足夠的金錢,吃的、穿的再好,也是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也不會有幸福的體驗。
例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里的女主角娜拉,同學們分析一下,她為什么要出走?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她的出走,并不是追求物質享受,她的物質生活水平可以說是相當高了,她丈夫新升了銀行經理,雖然他們的生活中一度出現了波折,但是,只要娜拉愿意,她還是可以照以前那樣甚至比以前更好地過下去。但是,經過了這次波折,她發現自己充其量不過是丈夫的一個玩偶而已,她發現自己的精神生活是異?仗摰。她要擺脫這種生活,所以她不顧一切地出走了。娜拉的出走,為的是什么?
為的是追求一種合乎理想的精神生活。
—、再說大家熟悉的《青春之歌》里的女主角林道靜,就更為清楚地說明了這一問題,她如果安于做余水澤的妻子,也是可以過一過“小康之家”的生活的。但是,她不滿足于此,她看不起余水澤那種唯我的、自私的、反動的思想和行為,她痛苦地感到自己精神生活上的空虛,因此,她才迫切地追求一種新的生活,當她找到了黨,黨把她領到一條對她來說是嶄新而又艱苦的道路上去的時候,她毫不留戀地拋棄掉她的“小康之家”的物質享受,走上了革命道路。
從以上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金錢并非人生的第一要義,人應該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近些年來,少數青年學生在較為優越的家庭條件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缺乏艱苦樸素精神,滋長了享樂主義傾向,甚至揮霍無度、腐化墮落、觸目驚心。
據某市的調查,77.71%的青年買衣服缺乏計劃性;某校學生在校每天吃水果、喝冷飲、吃零食的占90%;學生過生日十分普遍,相互送禮、吃喝成風。
(教學建議:教師可針對本校學生在此方面現象做一調查,進行例舉)
以上現象說明,在人生價值觀問題上,還存在著另一誤區,享樂主義。
3.反對享樂主義(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4—85頁,并思考
①什么是享樂主義?你能舉一例說明嗎?
、趶恼、反兩方面舉一例來說明物質享樂和人生、享樂與創造、個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的正確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