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具體事例(教學情境)的內容既要豐富,又要精選。
。1)對“矛盾就是對立統一”這一原理的教學,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領域中能夠體現“對立統一”關系原理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形成對哲學意義的矛盾及其“對立”、“統一”的正確認識。
可以聯系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從矛盾的雙方相互依存這一方面開展探究活動。如探究整個人類與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相互依存關系,加深對于我們國家宣傳、倡導“保護環境”舉措的理解,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的相互依存關系,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2)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這一原理的教學,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事物普遍存在著對立統一關系。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在時間、空間兩個方面普遍存在著對立統一關系。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第三組調查人的認識領域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存在對立統一關系。最后,在課堂上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調查結果交流,鼓勵學生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交流,最終使全體學生形成對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的正確認識,并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
關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示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兩分法”、“兩點論”的基本含義,理解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對待矛盾的科學態度,并能用兩分法去分析說明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所學原理觀察、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3、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正確對待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引導學生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絕對化。
教學重點: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教學難點:堅持兩分法、兩點論,要學會全面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問題。
教學方法:用反證法分析、歸納出哲學理論,再用哲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矛盾的含義是什么?
導入新課:
下列詩句,包含了哪些哲學道理?
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歸納:這些詩句揭示出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包含了唯物辯證法關于矛盾規律的深刻哲理。那么,是不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呢?事物每時每刻都包含矛盾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板書)
談話交流活動:
王小力是某校高二的學生,他最近有幾件不順心的事情。一是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二是因為期中考試的事情和父母產生了小摩擦。三是和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引起誤會,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王小力現在最想找一個世外桃源好好歇幾天。
請問:
。1)假如你是王小力的朋友,你將為他出什么主意呢?
(2)世外桃源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