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第二,物質資料的生產勞動一旦停止,社會的各種活動很快就會癱瘓。
第三,意識的產生和發展要以社會物質條件為基礎。
(第9頁"議一議"。進行討論。教師以"畫餅充饑"啟發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的觀念、思想雖然可以給人以精神動力和指導,但它決不會給人提供現成的物質生活資料,不能構成其它社會活動的物質前提。物質資料的生產勞動一旦停止,社會的各種活動很快就會癱瘓。
(2)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板書)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人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和發展生產力呢?為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第9頁第6自然段至第 lo頁第 l自然段后回答,教師歸納。)
生產力的發展是由諸多客觀因索決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原有生產力水平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提高一步。因而受到每一階段生產力水平、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的制約。另外,每一代人創造新的生產力時,還必須遵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
投影顯示生產力的客觀性圖表:
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從古到今,勞動工具的發展過程示意圖:
提出以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
①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是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②它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形成的?
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不能超越歷史條件盲目發展生產。)
(3).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板書)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0頁第2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生產關系能否由人的主觀意志隨意地選擇?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的實際狀況來客觀決定。
馬克思語錄:“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引導學生閱讀第 lo頁第3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聯系歷史知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規律發表見解。)
(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好歸納。)
馬克思這段語錄指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它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這個過程還可以用下列圖示:
總之,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生產關系的變更,都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板書)
社會的發展同自然界變化發展一樣,也受自身規律的支配。這些規律不是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人的主觀意志決定不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改變不了由客觀規律所支配的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小結:
總之,社會的產生、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的規律都是客觀的。所以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是客觀的。
通過前兩框學習,我們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概括了萬事萬物的這一共同的根本特性,把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性叫做物質。因而我們才說,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請同學們識記物質概念。鞏固新課
問答題:
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學生復述本課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