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堅持發展的觀點教學案
再如,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幾百年來,其社會制度的性質始終是資本主義,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它沒有任何變化,它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等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著。
總之,靜止不是絕對的不運動,不是完全的靜止,而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那么,運動和靜止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6.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板書)
請觀賞漫畫“時間”。這幅漫畫體現的就是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它提醒人們:時間是寶貴的,它在永不停息地流逝著。在這“絕對運動”的過程中,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抓住其“相對靜止”的一瞬間,成為時間的占有者。人生就像和時間賽跑一樣,要學會把時間掰成“兩半”來使用。
接下來請同學們試著總結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注意既要看到它們之間的區別,又要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
(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多媒體顯示)
運動 靜止
區別 含義不同 哲學上講的運動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 哲學上講的靜止指的是兩種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保持不變;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不變
性質不同 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永恒的 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
聯系 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或者用下面圖示)
[課堂總結]
(多媒體顯示)
[師](結合多媒體總結本課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個關系:運動與聯系,運動與物質、運動與靜止。世界上的事物既是普遍聯系的,又是運動變化的。由于事物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主體。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我們必須正確把握這三個關系,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動字歌”中結束這節課。
(多媒體顯示“動字歌”)
人生在于悟動,生命在于運動,
機緣在于活動,創業在于行動,
開發在于優動,改革在于巧動,
致富在于勤動,衰敗在于懶動,
創新在于主動,挨打在于被動,
災禍在于盲動,罪過在于亂動,
離心在于私動,無為在于不動。
●課后作業
一、選擇題
1.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克拉底魯則認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
a.前者是唯物主義觀點
b.前者承認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后者則否認了相對靜止,夸大了運動的絕對性,最終導致不可知論
c.兩者都正確說明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d.兩者都割裂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長江起初發源于現在的三峽地區的山地,在1億年的歲月里,沿東高西低的地形走勢,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萬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塊與西歐板塊的擠撞,地中海的東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從而使原來東高西低的地勢演變成西高東低,長江也就由向西流入地中海變為向東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漸增高,因而長江的源頭也由三峽地區轉移到了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東雪峰。據此回答2~3題。
2.長江流向的變化過程體現的辯證法道理是( )
a.事物的變化發展無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