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第三節第三框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材料分析: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目的是說明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客觀規律)
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當然應該是一座適宜人居住的城市。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2020年,北京將建成一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精神和身體健康的需要進一步得到滿足,人居環境、交通、上學、就醫等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宜居城市的理想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
職業理想在設計上要注意什么呢?(設問)
展示:上萬大學生“擠爆”某招聘會的圖片(目的是說明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
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社會的一個事實,其原因何在?(設問)
學生回答。
教師展示圖片:(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之一)
教師歸納: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
展示材料: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踏入工作崗位一兩年后由于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比例高達50%。以麥當勞為例,接收的大學畢業生都必須經過基層鍛煉,如到前廳去端盤子、刷廁所等,但往往實習三天就有人因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設問)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樹立的理想要崇高、科學和合理,理想一旦樹立,就對我們提出了律己的要求,指明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成為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從主觀方面看,要使今天的理想轉化為明天的現實,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特別需要艱苦奮斗。
居里夫人──世界科學史上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她的理想是用畢生的精力,獻身科學,讓全人類獲益。正是這個目標,使她大公無私,醉心于事業,有了“三克鐳”的感人事跡。
展示名言:
居里夫人說過:“理想的琴鍵,只有扣動奮斗的琴弦,才能秦出人生美好而動聽的音樂!
播放《感動中國》人物黃伯云的一段視頻。
材料:
黃伯云事跡簡介
他從小“立志做一名科學家”。在出國留學美國的8年里,黃伯云刻苦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名譽與誘惑越來越多,然而,黃伯云始終沒有動搖,他深刻認識到,國家在當時經濟那么落后的情況下,送他們出國留學,是多么不容易。他十分理解“母親”──祖國的良苦用心,就是要他們學成歸國,報效祖國,改變祖國的落后面貌。因此,面對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舉家踏上歸國之途。一遍遍地推倒重來,一項項檢查、一點點琢磨,改進工藝、添加新的材料……,黃伯云花二十年時間研制出來的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制成的飛機剎車片,目前,全世界只有英法美三個國家能夠制造。
伯云研制的飛機剎車片
黃伯云研制航空自動材料
教師歸納:像洪戰輝、許振超等無數個普普通通的人靠艱苦奮斗逐步實現人生理想的事跡無不感動著、啟示著我們每個人,理想的實現是需要艱苦奮斗的。
你如何來理解“艱苦奮斗”的內涵呢?你認同“艱苦奮斗的精神永遠不能丟”的觀點嗎?為什么?(設問,引導學生發言做到理例結合)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艱苦奮斗,不僅僅是一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更重要的是一種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板書)
艱苦奮斗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