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四課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教案
順境、逆境都是外因。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歸結為順境和逆境的作用屬于外因論。外因論完全到事物的外部去找原因,是完全錯誤的。關于外因論的錯誤,我們可以用地理環境決定論為例來說明。地理環境決定論主張,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形、水源、礦藏等)直接決定人類的體質、心理和道德,決定人口的分布、種族的優劣、文化的高低、經濟的盛衰、國家的強弱,并由此決定各國社會制度的性質和變化。沙俄時代的一位學者叫做列夫•梅尼科夫的就曾經說:"水是歷史的動力"。其實不管是水,還是氣候,還是資源,任何地理環境都不可能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原因。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國家的地理環境差不多一樣,但有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有的是資本主義國家,有的經濟發達,有的不發達,差別非常大,用地理環境是無法解釋這種差別的。就在同一個國家,社會的變化是幾千年、幾百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就很顯著的,而地理位置的顯著變化卻需要若干萬年。在若干萬年內沒有多大變化的地理環境,怎么能解釋很短時間內的社會巨大變化呢?我國一百多年前是封建性的大清帝國,1840年后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在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的地理環境沒有什么重大變化,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一樣奔流,珠穆朗瑪峰照樣屹立在西藏高原上,硬說這一百多年中國社會性質的巨大變化,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環境的變化,豈不是天大的謊話?
因此,無論傾境或逆境,都只是一種外因,必須通過內圍才能起作用。因此當身處順境時,我們應頭腦清醒,抓住有利時機爭取早日成才。遇到逆境時,我們也決不能悲觀、消沉,而要以堅強的毅力,去迎接各種困難的挑戰,并學會揚長避短,變不利為有利,堅定地走向成功的未來。
前面我們強調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重視內因的作用,但是,外因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是不是就不重要,可以忽視呢?
(2)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板書)
據說古代有一個人,他不知道鴨蛋從何而來,別人告訴他說是鴨子生下來的。某一天,他吃到咸鴨蛋,便趕快向人說;“你知道咸鴨蛋是什么生的嗎?我告訴你,那是咸鴨子生的。"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這個人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從思想方法上說,這個人完全不考慮外因,不能理解鴨蛋可以由于外部矛盾的作用而變為咸鴨蛋,他單純從鴨蛋的內因去考慮,所以認為咸鴨蛋是咸鴨子生的,鬧出了笑話。
因此,我們決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請同學們議一儀教材第121頁第2自然段右下角小欄目中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成語包含了什么哲學寓意?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對于外因,我們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是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決不可忽視外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作用。這方面,既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等有益經驗,也有“哥們義氣害死人”之類的沉痛教訓。因此,我們必須對周圍的環境作“一分為二”的分析,看到對我們成長的有利因素,并充分發揮這種因素對我們成長的促進作用,力爭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對我們成長的不利國家,并盡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響,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