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文化與社會>>學案
(1)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2)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和文化安全。
(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民族凝聚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4)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高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正確的方向保證,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5)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2.文化軟實力.文化是軟國力,但其作用并不“軟”。一定的文化,對于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維持,對于一個國家的精神狀態和凝聚力,對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及其能力,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現在人們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強調文化也是一種力量。
【真題再現】 1.(09江蘇卷18)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 )
a.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b.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
c.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2.(09福建卷31)XX年6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了《海峽西岸建設》特種郵票和郵資封。《海峽西安建設》特種郵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峽兩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由此可見( )
a.文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 b文化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c.郵票成為展示文化款實力的載體 d.發行郵票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3.(09山東卷29)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五省市。在近代,該地區是列強侵略的重點也是中國人民抗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地區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材料三 山東省將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作為融入環渤海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決議和山東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省“規劃綱要,均捉出要加強該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山東省人民政府組織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進行了大量研究論證,并于XX年制定出臺了《黃河三角洲高教生態經濟匡發展規劃》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論依據。
【解析】本題以山東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為切入點,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考核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本題中,結合材料聯系課本理論知識應從文化的作用、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自我歸納】請結合兩框的學習列出本課的知識提綱。
【自我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感悟?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出來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