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一輪文化與社會復習教案
江蘇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復習教學講義(學案+測試)第一課文化與社會
一、 關注考點
(1)文化與社會
①文化的內涵與形式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③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考點解讀
考點一 文化的內涵
1.文化的含義:“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的特點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的、為人所特有的,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重要特征。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2)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是通過物質活動或物質載體體現出來的。
考點二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都屬于文化。
2.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3.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考點三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②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1)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
(2)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3)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表現在:從國內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需要文化;從國際看,文化關系到國家安全,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考點四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2.我國應對文化競爭與挑戰的態度與對策
三、知識體系
四、典型例題
1.XX年9月3日,為期5天的第1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閉幕。本屆圖博會共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議2397項,比去年增加19.48%。其中,各類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協議1412項,引進協議967項,引進與輸出之比為1∶1.46,實現了中國圖書版權輸出的重大突破。圖博會通過集中展覽、展銷全國優秀出版物和舉辦相關社會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出版業取得的輝煌業績。這表明( )
a.文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
b.文化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c.圖書成為展示文化軟實力的載體
d.出版圖書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2.第5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北京文博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