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文化與社會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一課文化與社會 【考綱考點解讀】
明確考綱
(1)文化與社會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文化與綜合國力
課程標準
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備考指要
本單元高考的考查的知識主要有:文化的內涵,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考查題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所以復習要全面把握。 【考點精講精析】
考點1文化與社會 一、知識梳理 1.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的特點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2)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發形成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 (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化、藝術等;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4.文化的社會作用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3)具有雙重性質: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5.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但是文化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其發展并不是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了,文化修養水平并不必然提高。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一定的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不同的文化(地域上的區別、性質上的區別)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4)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6.文化與綜合國力 (1)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自身經濟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