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與社會》復習學案
一、考點整合:第1課 文化與社會
(一)文化是什么
1、理解文化的含義:(1)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所講的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即不是廣義的,也不是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準確把握文化的概念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和政治的。
2、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2)文化是人們具有的一種文化素養;(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其實質是精神現象。
注意: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而人們游山玩水則屬于文化活動。
(二)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相互影響: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2)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2、相互交融:
(1)文化與經濟互交融。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例1:我們要講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自然科學 ③技術④語言、文字 ⑤選舉人大代表 ⑥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⑦園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例2:(06濰坊)XX年5月,鶯都濰坊掀起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潮。宣傳提綱指出,創建文明城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基礎。市民素質的形成( )
a.離不開社會實踐 b.只能在學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例3:15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
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
b.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c.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產生影響
d.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
例4:文化的力量總是無聲地融入經濟、政治和社會中,孕育無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親和力。這說明() ①文化已與經濟、政治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文化總是能夠極大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