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課《文化與社會》
【課標再現】
內容目標
提示與建議
一、文化與生活
1.1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 資料演示:都市文化生活、鄉鎮文化生活、邊遠地區文化生活等,展現了文化在精神生活中的印記。
¨ 日常生活的環境,如校園、社區、網絡等,體現著生活環境的文化價值。
¨ 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1.2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 請學生推薦對自己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或文藝形式,如報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影電視、文化娛樂、藝術品、文化旅游等。
¨ 調查:當地文化產業及文化消費的狀況。
¨ 資料演示: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內涵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2)經濟和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產力
(4)文化對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及對公民政治素質和權利意識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能力目標
(1)通過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培養辯證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增強培養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參與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2)感受文化的力量,體會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要戰略任務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文化內涵的理解
2.文化對人的素質形成的作用
3.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
4.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序:
1.文科學習的基本要求
(1)上課聽的同時必須要參與活動,文科的學習在理解,只有參與才能體會,特別是文化生活的學習,尤其如此。我期末在評價各位的成績時會加入課堂參與分(10分)。
(2)多積累一些社會關注與我們生活相聯系的新聞,特別是對所有公民都有啟發意義或是教育意義的現象,請準備一本本子記錄,并留有適當的空間作分析記錄,要求一個星期記錄2個事例。
(3)知識的記憶是基本條件。政治課的學習必須注意平時加強對課本知識的記憶,這是學習和運用的基礎。
(4)練習是必須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學習與評價》,并自己準備一本同步的框題練習冊,保證足夠的練習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體系結構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文化與生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發展先進文化”,分別對應了課程標準的四個主題,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為什么:文化的發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辦:文化建設”的邏輯順序來展開。四個單元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構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機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