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教案
《肩負“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綜合探究一、確定課題、探究目標、探究重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能否實現目標,關鍵是提前確定好課題,同時也要明確綜合探究的目標和重點。 (1)本課綜合探究的主題是: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我們如何選擇 (2)本課探究目標:結合相關資料感受民族精神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徑,自覺肩負起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固本強基的歷史使命。 (3)探究重點:回顧歷史輝煌成、經驗教訓引導學生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體會和思考我們應該弘揚和培育什么樣的民族精神和應該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強調探究的過程性,準備性。分工明確,準備材料 本次探究時間為時2周,老師提前分好6個活動小組,同時明確職責和分工要求,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整理與本課綜合探究相關的學習資料,并且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每組報告時間為5分鐘。要求學生根據分工通過教材、教參、報刊、圖書、網絡、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廣泛收集資料和信息。通過閱讀大量資料親身感受、體驗和領悟,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本課綜合探究分為三大部分:環顧世界的沉思、回顧歷史的教訓、面對未來的選擇. 1組2組同學準備第一部分,主要搜集各個國家、民族為傳承和弘揚本民族精神文明而采取的一些做法,選典型代表闡述各個民族為什么要大力弘揚本民族的文化,樹立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嘗試歸納教材綜合探究中提出的問題:“我們當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義?” 3、4組同學準備第二部分,主要搜集我國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勤勞勇敢、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熱愛祖國、同時又愛好和平的具體事例,特別是搜集一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抗擊洪水、抗擊非典、抗擊冰雪、抗震救災中的典型事例。從而闡述我們應該弘揚和培育什么樣的民族精神? 5、6組同學準備第三部分,主要搜集在當代中國,我國的民族文化不斷流失的一些表現,列舉一些外國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侵入我國的具體事例,列舉一些中國中學生喜歡的洋節,并說出喜愛的理由。從而闡述我們應該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探究成果的交流與展示,教師點撥釋疑、小組互評打分 學生研讀教材,自主探究學習,既要看本部分內容,又要注意回顧前面的知識,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然后各小組根據搜集到的信息,歸納整理成材料,課上集中展示,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爭執不下,適時給學生點撥、指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觀點。這樣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氛圍,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親密伙伴;同時,在探究活動之中學生也不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他們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各小組依據如下評分細則互評打分: 小組 名稱內容形式主持效果合計緊扣主題,內容豐富,信息量適中(25分)表達方式恰當,靈活多樣,富有特色(25分)語言清晰、流暢,組織有力,觀點鮮明、正確(25分)能啟發思維,有助于解決存在問題(25分)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1組2組同學成果展示: 材料一: 法國媒體和文化界組織的“誰是人們心目中最偉大的法國人”的評選活動中,戴高樂名列榜首,這位偉人參加過一戰,二戰中領導“自由法國”,戰后創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一個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奠定了法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西方世界中捍衛獨立自主、敢于和美國叫板的國策,被認為是法蘭西精神的最佳代表。這一精神引領著一代代法國人在歷史的舞臺上自由飛翔,也讓法蘭西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美國以強化“美國精神”為公民教育的重點。俄羅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對全民特別是對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綱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政府為主,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韓國精神”。 1、2組學生觀點闡述:這些弘揚本民族民族精神的具體舉措,充分表明了民族精神在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地位。民族精神是旗幟,是方向。弘揚民族精神是提高各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發展,不僅取決于經濟、科技發展水平,而且取決于民族的綜合素質。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在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過程中,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弘揚民族精神是提高各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可以為各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其固本。 教師點撥: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學列舉的各國弘揚本民族精神的具體舉措充分表明民族精神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們當前弘揚的中華民族精神,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積淀,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所創造的精神的凝聚。因此,民族精神,不僅是一個民族告別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而且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民族精神是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牢固紐帶。特別是這次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愛國舉動,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靈魂深處的強大凝聚力。正因為有了這種民族精神的維系,我們的國家、民族都會強大,才會生生不息。 3、4組同學成果展示: 材料一:詩一首 獻給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