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通用3篇)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

發布時間:2023-07-21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通用3篇)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 篇1

  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物質概念的定義。

  理解: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能力方面

  ⑴哲學抽象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課文,聽取教師講解和議論等途徑,學習哲學理論對事例分析的方法,從而體會怎樣以基本事實為基礎進行哲學抽象思維。

  ⑵綜合分析能力:要使學生通過上述途徑,學習怎樣進行分析又怎樣進行綜合的方法,體會怎樣去理解一個哲學結論。

  覺悟方面

  結合生產方式客觀性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對待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教育,使學生對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形式,能客觀地進行分析,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重點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難點 

  ⑴哲學上物質的概念。

  ⑵生產力的發展為什么是客觀的。

  教學方法

  1.對教學重點涉及的基本觀點采用的方法進行敘述。

  2.對教學難點 中第二個問題,可采用討論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3.談話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懂得了自然界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即自然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那么,為什么在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作出總結,設懸念。)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客觀的。我們不難理解,因為它們的變化與發展是無意識的、完全按照本身固有的規律發展和變化。而人類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從事的各種活動以及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有意識有目的進行的。但是,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展也是客觀的,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那么,人類社會究竟是依賴于人的意識,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為什么是客觀的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框題。

  講授新課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引導學生粗讀第一節第二框題,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這一框題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用自己的語言編出要點。

  學生閱讀后,教師用談話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下列教學:

  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1)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點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0頁第1自然段,由學生自述: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點。老師質疑。)

  (2)錯誤理解社會存在的幾種觀點

  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客觀的呢?

  (學生閱讀第10頁第3自然段回答后,教師指出。)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從社會產生過程來看,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回憶學過的歷史知識——人類社會的起源。提煉出哲理,教師歸納。)

  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同一個過程。人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在古猿進化成人的過程中,勞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勞動為自然界的演進注入了新的因素,促成了自然界向人類社會的巨大飛躍。社會的產生既不是什么“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而是客觀世界自身力量長期作用的必然結果。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這個問題是教學重點。因為它對于說明社會的客觀物質性最為緊要,同時,這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講解時抓住三點:第一,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第二,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第三,說明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和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

  提問: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結合閱讀課文第11頁第3自然段,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l)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第一,它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首要條件。

  第二,它是形成各種社會關系的基礎,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

  第三,它決定著整個社會的狀況和變化發展。

  (2)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人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和發展生產力呢?為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第11頁最后3個自然段后回答,教師歸納。)

  生產力的發展是由諸多客觀因索決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原有生產力水平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提高一步。因而受到每一階段生產力水平、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的制約。另外,每一代人創造新的生產力時,還必須遵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

  多媒體顯示生產力的客觀性圖表:

  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從古到今,勞動工具的發展過程示意圖:

  提出以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

  ①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是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②它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不能超越歷史條件盲目發展生產)

  (3)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2頁第2、3、4自然段:生產關系能否由人的主觀意志隨意地選擇?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的實際狀況來客觀決定。

  多媒體顯示: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

  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

  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

  ——馬克思

  (引導學生閱讀第 l2頁第3、4自然段,聯系歷史知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規律發表見解。)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馬克思這段語錄指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它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這個過程可以用下列圖示。

  多媒體顯示:

  xx2003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認為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總之,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生產關系的變更,都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教師設疑:既然生產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狀況來客觀地決定,不能由人主觀隨意地選擇,那么,為什么又說“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

  (1)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根本原因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客觀的,不僅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而且生產關系的變更也是客觀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于生產力的水平及其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生產力的狀況要求建立相應的生產關系。

  (2)但是,生產關系是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由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中不可能為各階級共同認可。不同的階級,集團按照本階級、集團的利益,主觀上總是希望生產關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們在主觀上就要選擇生產關系。中國從1840年以后,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都試圖選擇一種社會制度以保護本階級的利益。當然,無產階級也在探索,在選擇。

  (3)主觀選擇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主觀愿望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趨勢,是否符合本國所處的內外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自覺地認識、掌握了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地分析了中國國情及世界環境,認定中國可以不經歷資本主義階段,而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中國歷史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發展歷程,同樣是客觀的。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成功,這只是體現了主觀選擇的科學性,體現了主觀選擇與歷史發展客觀性的統一,絕不意味著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社會的發展同自然界變化發展一樣,也受自身規律的支配。這些規律不是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人的主觀意志決定不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改變不了由客觀規律所支配的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總之,社會的產生、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的規律都是客觀的。所以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是客觀的。

  4.世界是物質的    

  (引導學生回顧前面講過的有關內容,教師歸納。)

  (1)世界不是神創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世界不是神創的。

  (2)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3)哲學上關于物質的概念          

  多媒體顯示: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的客觀實在。

  物質概念是本課教學難點 。因為,一是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二是學生還不會從物質和意識關系中去規定物質的定義,但由于課程標準對此問題只要求 “識記”,所以,老師可作一些淺顯的,啟發性的講解:

  第一,利用前兩框題敘述的內容概括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從而直接引出物質的概念,抓住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進行說明,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事萬物都是物質的范疇、物質的表現形式,而它們的共同特性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喜歡不喜歡都在我們的之外獨立的存在著,這就叫客觀實在。

  第二,還要告訴學生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 “客觀實在”最重要的特征,同時,也應明確“客觀實在”還具有 “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特性。

  第三,在講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之后,要引導同學明確,社會生活中,除了意識現象以外,還存在生產力、生產關系等物質現象。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終極概念,沒有能把它包括在內的屬概念,所以,只能說,物質就是客觀實在。舊教材把自然科學中的物質概念與哲學物質概念進行比較,反而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現行教材刪去了這個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從物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去把握,物質定義就是它的內涵,物質概念的外延就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即物質的存在狀態,也就是具體的事物和現象。

  課堂小結

  通過上兩框的學習,我們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概括了萬事萬物的這一共同的根本特性,把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性叫做物質。因而我們才說,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多媒體顯示)

  1.“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故難全”,這說明                  (   )

  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有規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遵循同樣的規律

  ③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古今不變的

  ④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是循環往復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下列各選項中,屬于物質現象的是                                    (   )

  ①生產關系②萬有引力規律③政治經濟學④法律⑤路線、方針、政策⑥階級利益⑦中共中央文件⑧電場、磁場

  a.①④⑦⑧     b.①②⑥⑧     c.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

  3.恩格斯說:“物質無非是各種實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列寧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感覺到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對這兩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

  a.前者認為物質是實物,后者認為物質是實在

  b.前者認為物質是抽象的,后者認為物質是具體的

  c.兩者都揭示了物質的根本屬性

  d.前者揭示了物質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質概念的內涵

  4.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而從根本上說決定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因素是            (   )

  ①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②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     ④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xx2003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認為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這段話主要說明                   (   )                                                      

  a. 生產關系是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

  b.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辯證的關系

  c.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

  d. “三個代表” 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參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 篇2

  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物質概念的定義。

  理解: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能力方面

  ⑴哲學抽象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課文,聽取教師講解和議論等途徑,學習哲學理論對事例分析的方法,從而體會怎樣以基本事實為基礎進行哲學抽象思維。

  ⑵綜合分析能力:要使學生通過上述途徑,學習怎樣進行分析又怎樣進行綜合的方法,體會怎樣去理解一個哲學結論。

  覺悟方面

  結合生產方式客觀性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對待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教育,使學生對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形式,能客觀地進行分析,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重點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難點

  ⑴哲學上物質的概念。

  ⑵生產力的發展為什么是客觀的。

  教學方法

  1.對教學重點涉及的基本觀點采用的方法進行敘述。

  2.對教學難點中第二個問題,可采用討論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3.談話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懂得了自然界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即自然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那么,為什么在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作出總結,設懸念。)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客觀的。我們不難理解,因為它們的變化與發展是無意識的、完全按照本身固有的規律發展和變化。而人類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從事的各種活動以及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有意識有目的進行的。但是,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展也是客觀的,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那么,人類社會究竟是依賴于人的意識,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為什么是客觀的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框題。

  講授新課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引導學生粗讀第一節第二框題,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這一框題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用自己的語言編出要點。

  學生閱讀后,教師用談話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下列教學:

  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1)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點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0頁第1自然段,由學生自述: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點。老師質疑。)

  2)錯誤理解社會存在的幾種觀點

  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客觀的呢?

  (學生閱讀第10頁第3自然段回答后,教師指出。)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從社會產生過程來看,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回憶學過的歷史知識——人類社會的起源。提煉出哲理,教師歸納。)

  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同一個過程。人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在古猿進化成人的過程中,勞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勞動為自然界的演進注入了新的因素,促成了自然界向人類社會的巨大飛躍。社會的產生既不是什么“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而是客觀世界自身力量長期作用的必然結果。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這個問題是教學重點。因為它對于說明社會的客觀物質性最為緊要,同時,這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講解時抓住三點:第一,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第二,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第三,說明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和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

  提問: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結合閱讀課文第11頁第3自然段,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l)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第一,它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首要條件。

  第二,它是形成各種社會關系的基礎,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

  第三,它決定著整個社會的狀況和變化發展。

  (2)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人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和發展生產力呢?為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第11頁最后3個自然段后回答,教師歸納。)

  生產力的發展是由諸多客觀因索決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原有生產力水平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提高一步。因而受到每一階段生產力水平、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的制約。另外,每一代人創造新的生產力時,還必須遵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

  多媒體顯示生產力的客觀性圖表:

  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從古到今,勞動工具的發展過程示意圖:

  提出以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

  ①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是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②它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不能超越歷史條件盲目發展生產)

  (3)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2頁第2、3、4自然段:生產關系能否由人的主觀意志隨意地選擇?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的實際狀況來客觀決定。

  多媒體顯示: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

  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

  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

  ——馬克思

  (引導學生閱讀第 l2頁第3、4自然段,聯系歷史知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規律發表見解。)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馬克思這段語錄指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它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這個過程可以用下列圖示。

  多媒體顯示:

  X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認為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總之,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生產關系的變更,都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教師設疑:既然生產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狀況來客觀地決定,不能由人主觀隨意地選擇,那么,為什么又說“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

  (1)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根本原因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客觀的,不僅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而且生產關系的變更也是客觀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于生產力的水平及其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生產力的狀況要求建立相應的生產關系。

  (2)但是,生產關系是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由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中不可能為各階級共同認可。不同的階級,集團按照本階級、集團的利益,主觀上總是希望生產關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們在主觀上就要選擇生產關系。中國從1840年以后,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都試圖選擇一種社會制度以保護本階級的利益。當然,無產階級也在探索,在選擇。

  (3)主觀選擇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主觀愿望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趨勢,是否符合本國所處的內外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自覺地認識、掌握了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地分析了中國國情及世界環境,認定中國可以不經歷資本主義階段,而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中國歷史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發展歷程,同樣是客觀的。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成功,這只是體現了主觀選擇的科學性,體現了主觀選擇與歷史發展客觀性的統一,絕不意味著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社會的發展同自然界變化發展一樣,也受自身規律的支配。這些規律不是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人的主觀意志決定不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改變不了由客觀規律所支配的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總之,社會的產生、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的規律都是客觀的。所以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是客觀的。

  4.世界是物質的    

  (引導學生回顧前面講過的有關內容,教師歸納。)

  (1)世界不是神創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世界不是神創的。

  (2)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3)哲學上關于物質的概念          

  多媒體顯示: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的客觀實在。

  物質概念是本課教學難點。因為,一是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二是學生還不會從物質和意識關系中去規定物質的定義,但由于課程標準對此問題只要求 “識記”,所以,老師可作一些淺顯的,啟發性的講解:

  第一,利用前兩框題敘述的內容概括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從而直接引出物質的概念,抓住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進行說明,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事萬物都是物質的范疇、物質的表現形式,而它們的共同特性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喜歡不喜歡都在我們的之外獨立的存在著,這就叫客觀實在。

  第二,還要告訴學生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 “客觀實在”最重要的特征,同時,也應明確“客觀實在”還具有 “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特性。

  第三,在講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之后,要引導同學明確,社會生活中,除了意識現象以外,還存在生產力、生產關系等物質現象。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終極概念,沒有能把它包括在內的屬概念,所以,只能說,物質就是客觀實在。舊教材把自然科學中的物質概念與哲學物質概念進行比較,反而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現行教材刪去了這個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從物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去把握,物質定義就是它的內涵,物質概念的外延就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即物質的存在狀態,也就是具體的事物和現象。

  課堂小結

  通過上兩框的學習,我們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概括了萬事萬物的這一共同的根本特性,把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性叫做物質。因而我們才說,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多媒體顯示)

  1.“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故難全”,這說明                  (   )

  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有規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遵循同樣的規律

  ③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古今不變的

  ④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是循環往復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下列各選項中,屬于物質現象的是                                    (   )

  ①生產關系②萬有引力規律③政治經濟學④法律⑤路線、方針、政策⑥階級利益⑦中共中央文件⑧電場、磁場

  a.①④⑦⑧     b.①②⑥⑧     c.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

  3.恩格斯說:“物質無非是各種實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列寧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感覺到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對這兩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

  a.前者認為物質是實物,后者認為物質是實在

  b.前者認為物質是抽象的,后者認為物質是具體的

  c.兩者都揭示了物質的根本屬性

  d.前者揭示了物質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質概念的內涵

  4.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而從根本上說決定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因素是            (   )

  ①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②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     ④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X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認為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這段話主要說明                   (   )                                                      

  a. 生產關系是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

  b.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辯證的關系

  c.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

  d. “三個代表” 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參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 篇3

  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物質概念的定義。

  理解: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能力方面

  ⑴哲學抽象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課文,聽取教師講解和議論等途徑,學習哲學理論對事例分析的方法,從而體會怎樣以基本事實為基礎進行哲學抽象思維。

  ⑵綜合分析能力:要使學生通過上述途徑,學習怎樣進行分析又怎樣進行綜合的方法,體會怎樣去理解一個哲學結論。

  覺悟方面

  結合生產方式客觀性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對待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教育,使學生對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形式,能客觀地進行分析,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重點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難點 

  ⑴哲學上物質的概念。

  ⑵生產力的發展為什么是客觀的。

  教學方法

  1.對教學重點涉及的基本觀點采用的方法進行敘述。

  2.對教學難點 中第二個問題,可采用討論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3.談話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懂得了自然界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即自然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那么,為什么在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作出總結,設懸念。)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客觀的。我們不難理解,因為它們的變化與發展是無意識的、完全按照本身固有的規律發展和變化。而人類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從事的各種活動以及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有意識有目的進行的。但是,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展也是客觀的,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那么,人類社會究竟是依賴于人的意識,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為什么是客觀的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框題。

  講授新課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引導學生粗讀第一節第二框題,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這一框題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用自己的語言編出要點。

  學生閱讀后,教師用談話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下列教學:

  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1)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點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0頁第1自然段,由學生自述: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點。老師質疑。)

  (2)錯誤理解社會存在的幾種觀點

  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客觀的呢?

  (學生閱讀第10頁第3自然段回答后,教師指出。)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從社會產生過程來看,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回憶學過的歷史知識——人類社會的起源。提煉出哲理,教師歸納。)

  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同一個過程。人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在古猿進化成人的過程中,勞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勞動為自然界的演進注入了新的因素,促成了自然界向人類社會的巨大飛躍。社會的產生既不是什么“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而是客觀世界自身力量長期作用的必然結果。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這個問題是教學重點。因為它對于說明社會的客觀物質性最為緊要,同時,這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講解時抓住三點:第一,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第二,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第三,說明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和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

  提問: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結合閱讀課文第11頁第3自然段,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l)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第一,它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首要條件。

  第二,它是形成各種社會關系的基礎,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

  第三,它決定著整個社會的狀況和變化發展。

  (2)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人們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和發展生產力呢?為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第11頁最后3個自然段后回答,教師歸納。)

  生產力的發展是由諸多客觀因索決定的。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原有生產力水平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提高一步。因而受到每一階段生產力水平、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的制約。另外,每一代人創造新的生產力時,還必須遵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

  多媒體顯示生產力的客觀性圖表:

  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從古到今,勞動工具的發展過程示意圖:

  提出以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

  ①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是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②它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不能超越歷史條件盲目發展生產)

  (3)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2頁第2、3、4自然段:生產關系能否由人的主觀意志隨意地選擇?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的實際狀況來客觀決定。

  多媒體顯示: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

  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

  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

  ——馬克思

  (引導學生閱讀第 l2頁第3、4自然段,聯系歷史知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規律發表見解。)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馬克思這段語錄指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它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這個過程可以用下列圖示。

  多媒體顯示:

  xx2003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認為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總之,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生產關系的變更,都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教師設疑:既然生產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狀況來客觀地決定,不能由人主觀隨意地選擇,那么,為什么又說“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

  (1)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根本原因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客觀的,不僅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而且生產關系的變更也是客觀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于生產力的水平及其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生產力的狀況要求建立相應的生產關系。

  (2)但是,生產關系是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由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中不可能為各階級共同認可。不同的階級,集團按照本階級、集團的利益,主觀上總是希望生產關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們在主觀上就要選擇生產關系。中國從1840年以后,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都試圖選擇一種社會制度以保護本階級的利益。當然,無產階級也在探索,在選擇。

  (3)主觀選擇能否成功,關鍵在于主觀愿望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趨勢,是否符合本國所處的內外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自覺地認識、掌握了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地分析了中國國情及世界環境,認定中國可以不經歷資本主義階段,而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中國歷史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發展歷程,同樣是客觀的。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成功,這只是體現了主觀選擇的科學性,體現了主觀選擇與歷史發展客觀性的統一,絕不意味著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社會的發展同自然界變化發展一樣,也受自身規律的支配。這些規律不是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人的主觀意志決定不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改變不了由客觀規律所支配的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總之,社會的產生、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的規律都是客觀的。所以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是客觀的。

  4.世界是物質的    

  (引導學生回顧前面講過的有關內容,教師歸納。)

  (1)世界不是神創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世界不是神創的。

  (2)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3)哲學上關于物質的概念          

  多媒體顯示: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的客觀實在。

  物質概念是本課教學難點 。因為,一是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二是學生還不會從物質和意識關系中去規定物質的定義,但由于課程標準對此問題只要求 “識記”,所以,老師可作一些淺顯的,啟發性的講解:

  第一,利用前兩框題敘述的內容概括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從而直接引出物質的概念,抓住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進行說明,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事萬物都是物質的范疇、物質的表現形式,而它們的共同特性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喜歡不喜歡都在我們的之外獨立的存在著,這就叫客觀實在。

  第二,還要告訴學生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 “客觀實在”最重要的特征,同時,也應明確“客觀實在”還具有 “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特性。

  第三,在講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之后,要引導同學明確,社會生活中,除了意識現象以外,還存在生產力、生產關系等物質現象。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終極概念,沒有能把它包括在內的屬概念,所以,只能說,物質就是客觀實在。舊教材把自然科學中的物質概念與哲學物質概念進行比較,反而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現行教材刪去了這個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從物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去把握,物質定義就是它的內涵,物質概念的外延就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即物質的存在狀態,也就是具體的事物和現象。

  課堂小結

  通過上兩框的學習,我們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無所謂神的創造作用;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概括了萬事萬物的這一共同的根本特性,把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性叫做物質。因而我們才說,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多媒體顯示)

  1.“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故難全”,這說明                  (   )

  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有規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遵循同樣的規律

  ③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古今不變的

  ④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是循環往復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下列各選項中,屬于物質現象的是                                    (   )

  ①生產關系②萬有引力規律③政治經濟學④法律⑤路線、方針、政策⑥階級利益⑦中共中央文件⑧電場、磁場

  A.①④⑦⑧     B.①②⑥⑧     C.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

  3.恩格斯說:“物質無非是各種實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列寧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感覺到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對這兩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

  A.前者認為物質是實物,后者認為物質是實在

  B.前者認為物質是抽象的,后者認為物質是具體的

  C.兩者都揭示了物質的根本屬性

  D.前者揭示了物質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質概念的內涵

  4.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而從根本上說決定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因素是            (   )

  ①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②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     ④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xx2003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堅持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認為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這段話主要說明                   (   )                                                      

  A. 生產關系是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

  B.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辯證的關系

  C.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更是客觀的

  D. “三個代表” 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參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高二教案(1.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通用3篇) 相關內容:
  • 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通用8篇)

    (一)教學目的1.要求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掌握鐵器與牛耕、李冰與都江堰、手工業的進步和封建城市等基礎知識。...

  • 元朝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 教材教法(精選2篇)

    第十四課 地位分析元朝統一后,疆域遼闊,交通發達,社會秩序趨于安定,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統治者比較重視經濟的發展,元朝的社會經濟和海外貿易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 第三冊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則(精選2篇)

    科目思想政治題目第二課第一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p19(章、節、頁)教學目的和要求①記住法律準則的特點。②掌握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 第四冊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精選3篇)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

  •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通用2篇)

    三、課標要求: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鄧小平南方談話及其重要作用,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 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教學設計(通用2篇)

    示例1.導入的過程提問:十年“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損失?設想一下當時人民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教師小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恢復和三年改造,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建...

  •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精選2篇)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以我國過近代報刊、電影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精選2篇)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在本課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了使學生便于記憶和理解,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形象化的圖表進行講解。...

  •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選15篇)

    第10課 一、教學目標與分析依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中共十三大鄧小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

  • 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教案(通用2篇)

    高一政治教學案2---21第八課: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溫故知新:XX年5月1日,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

  •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內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意義。2、能力目標:通過本框知識的學習,提高閱讀理解、綜合分析和認識問題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 第一課 第三框 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通用2篇)

    第三框題 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教材分析] 講述繼奴隸社會之后的封建社會的生產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也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講封建社會的進步性及剝削關系。 首先指出,'封建社會的生產以農業為主,農民是生產者。...

  • 第一課 第二框 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精選2篇)

    第二框 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教材分析]本框 講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的產生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個層次,指出階級統治的出現。...

  • 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通用2篇)

    第6課 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 學案 一.課前導學(一)認清目標 明確要求學習目標重點: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難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二)自主學習 充分準備 (預習時順帶把這些題給做了,...

  • 社會小教案(通用3篇)

    活動目標:1、理解兒歌的內容。2、鼓勵幼兒用兒歌表達自己的成長。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 高二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素人一区二区 | www.com色| 国产精品区在线 | 午夜大胆裸体A级人体片 |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 一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资源 | 野花日本韩国大全免费版6 涩涩导航 | 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 | 国产午夜性春猛交xxxx公交车 |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日日日b|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av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人人澡 | 91成人在线看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 | 91成人免费网站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亚洲老地址 | 欧美系列亚洲系列 | 免费看黄色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毛片www | 91网站在线免费看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 美女国产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网站上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片 | 2012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99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吞精 |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青青牛奶 | 欲望之岛在线免费观看 | 777婷婷天堂综合色吧 | 日本国产忘忧草一区在线 | 波多野结衣av一本一道 | 黄色尤物视频 | 麻花传媒mv一二三区别在哪里看 | 另类在线 |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 |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