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教案(精選2篇)
《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⑴知識方面
理解:理解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是知識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運用:運用本課知識說明青年學生要自覺投身社會實踐,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在“情”、“理”、“行”三個方面來一個轉變。
⑵能力方面:
①結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的教學,培養學生從為什么、怎么樣等層次分析論證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聯系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的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能力。
⑶覺悟方面:
結合本框內容的學習,要加深對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解,提高貫徹執行的自覺性;樹立堅定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的思想,自覺投身社會實踐,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人民群眾服務。
教學重點
知識青年必須同群眾的實踐,尤其同工農群眾的實踐相結合。
教學難點
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尤其是同工農群眾的實踐相結合,是知識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人民群眾的基本含義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設計以上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新知識中關于群眾作用問題 ,如何正確對待群眾問題)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懂得了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每時每刻都離不開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社會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沒有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就會枯燥無味。我們青年學生要成長,為社會作出貢獻應該怎樣做?為了進—步明確這一問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這方面內容。
二、同群眾實踐相結合
(學生閱讀教材,提出本課講述哪些問題,教師歸納,用多媒體顯示下列問題)
①什么是群眾觀點?
②什么是群眾路線?
③為什么要相信群眾?
④怎樣做到相信群眾?
⑤為什么要依靠群眾?
⑥為什么要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⑦怎樣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⑧為什么要走與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⑨怎樣才能做到與群眾實踐相結合?
1.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
樹立群眾觀點就是有群眾意識。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觀點,它是奠定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主要內容包括: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一切向群眾學習的觀點。
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也是它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內容就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廣義的群眾路線,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教材上只講“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這些主要的內容。
(1)要相信群眾
提問:為什么要相信群眾?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這是由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人,是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具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相信群眾自己能夠解放自己。同時,人民群眾的特點需要相信群眾。因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群眾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蘊藏著無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
毛澤東“語錄”就說明了這一點。
提問:怎樣做到相信群眾?
(分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相信群眾,做到有事和群眾商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那就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敵人都能戰勝,我們的事業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湖南省長沙市政府設立“諍言獎”就是一個例子。
湖南省長沙市政府設立了“諍言獎”,鼓勵人們對政府說真話,講實話,指出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幫助政府改進工作。到年終,長沙市政府共收到1600多條“諍言”,他們認真分類歸檔,調查研究,至今已采納87條有參考價值的“諍言”,50人受到獎勵。此舉對密切政民關系、改進政府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長沙市政府這一做法無疑是明智之舉。大凡有遠見的領導都樂意并善于傾聽群眾的意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少數領導干部愛聽奉承話而不樂意聽取群眾的呼聲,尤其不愛聽取帶刺的“諍言”。原因是怕揭了短,丟面子,失威信,給工作帶來“阻力”。持這種態度的領導說輕一點,是目光短淺;說重一點,是為了保官位。這樣下去,他們就會兩耳閉塞,聽不到群眾的呼聲和意見,以致貽誤工作,給國家和事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由此看來,領導干部愿不愿意傾聽群眾的諍言,不只是個工作方法問題,還是個思想作風問題。古人云:“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愿所有的干部都向長沙市政府學習,樂聽諍言,善待諍言。
(2)要依靠群眾
提問:為什么要依靠群眾?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從國家來說,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和改革是億萬群眾的共同事業。要依靠廣大群眾來完成。從集體來說,一個單位、一個集體的一切工作,都必須緊緊地依靠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他們的信任和支持,依靠他們的辛勤勞動才能完成。從個人講,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極為有限的,即使由個人承擔來完成的任務也要依靠群眾的協作。總之,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把事情辦好。山西省太舊高速公路的建成就是一個見證。
“雷鋒精神”在山西省太舊高速公路
相信群眾是前提,依靠群眾是手段,目的是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3)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提問“為什么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實際利益直接相關。
而無產階級是最先進的階級,只有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差別,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解放,才能最終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利益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捍衛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就成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全部活動的根本內容。
提問:怎樣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做到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首先要把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一切言論和行動的最高準則,當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應該挺身而出,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邱娥國的先進事跡就是例證。
無論任何人,只要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就能得到群眾的愛戴和贊揚。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施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到了群眾的衷心擁護。
多媒體顯示:
調查研究,傾聽群眾意見,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就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XX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在北京市建筑工地、超市、社區、高校考察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這是總理在北京財富中心一期工程施工現場考察民工防疫情況和在北大農園食堂與同學們一起用餐,仔細詢問他們防疫、學習、生活情況。
2.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的原因
提問:為什么要與群眾的實踐相結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青年學生的特點決定要把讀書和實踐相結合
青年學生長期在學校生活,對社會的了解不夠深入,對改革的風險缺少心理準備,有時面對未來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點,有時還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傾向。有的學生甚至瞧不起工農群眾,認為工人農民愚昧無知。而社會對某些青年學生也作出了批評。所以,青年學生只能通過與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熟悉工農群眾,積累實踐經驗,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點和弱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參加社會實踐,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當今的社會生活空間更加廣闊,內容日益豐富,一個人要生存和發展,要對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把讀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需要青年學生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做貢獻
我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我們的信念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而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能通過投身火熱的社會實踐而不斷煥發出來。青年人要自覺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做貢獻。也只有在這樣的偉大實踐中,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新事物不斷涌現,新問題層出不窮,要正確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必須走與工農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課堂小結(略)
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人民日報》載文指出:“理論創新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用實踐發展本本。”據此回答1—2題。
1. 上述材料中的“人民群眾”是
①一切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影響的人們 ②一切對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 ③
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④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 用實踐去發展本本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獲得理性認識
c.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
d.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
2. 有經驗的制紙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紙的厚度。來獵手僅憑一點蛛絲馬跡就可以斷定
走過的野獸的種類、數量、大小、雌雄。茶葉工人可以憑嗅覺判斷茶葉的質量……
(1)上述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2)問題(1)得出的結論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1.b 2.d
3.(1)它體現了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們只有在改造客
觀對象的實踐中,才能認識客觀對象,才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我們在虛心學習間接經驗、認真讀書的同時,一定要從事實踐,通過實踐吧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真正發揮科學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理解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是知識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青年學生要自覺投身社會實踐,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就要在“情、禮、行”三方面來一個轉變。培養學生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分析“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同群眾實踐相結合”、“青年學生堅定走與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時,采用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的思想。
【教學重點】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尤其是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是知識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教學難點】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尤其是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是知識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教學方法】事例分析法、問題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法相結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人民群眾的基本含義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懂得了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每時每刻都離不開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社會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沒有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就會枯燥無味。我們青年學生要成長,應該怎樣為社會作出貢獻?為了進—步明確這一問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這方面內容。
二、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板書)
1.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板書)
教師分析:樹立群眾觀點就是有群眾意識。群眾觀點是奠定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主要內容包括: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一切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內容就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廣義的群眾路線,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材料:中華環保聯合會開展了大型問卷調查活動,公開征集全國公眾對編制國家環保規劃意見和建議。8萬字的《意見建議書》匯集了4120517名公眾的熱情與智慧。《意見建議書》已經報送國務院,合理內容將被吸納到規劃中去。
提問:編制環保規劃為什么要向全社會征集意見和建議?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
(1)要相信群眾(板書)
教師闡釋:這是由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人,是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具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相信群眾自己能夠解放自己。同時,人民群眾的特點需要相信群眾。因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群眾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蘊藏著無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相信群眾,做到有事和群眾商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那就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敵人都能戰勝,我們的事業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材料:山西省太舊高速公路全長144千米,全線要穿行太行山,絕大部分路段都蜿蜒在崇山峻嶺之間,其施工難度實為公路建筑史上所罕見。130多家外商與有關部門談判,都因時間緊、難度大、危險多而告吹。山西3000萬群眾在省委領導下,發揚自立更生、艱苦奮斗、不屈不撓、勇于奉獻的創業精神,資金不足自己捐款2億元,征地拆遷無怨言,技術難題加班加點來攻關,僅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交通部批準建設周期為4年的巨大工程,打通了山西經濟發展的一條大動脈。
提問:太舊高速公路的貫通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
(2)要依靠群眾(板書)
教師闡釋:從國家來說,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和改革是億萬群眾的共同事業。要依靠廣大群眾來完成。從集體來說,一個單位、一個集體的一切工作,都必須緊緊地依靠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他們的信任和支持,依靠他們的辛勤勞動才能完成。從個人講,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極為有限的,即使由個人承擔來完成的任務也要依靠群眾的協作。總之,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把事情辦好。
材料:某鄉民政辦主任周國知同志參加工作25年來,長期在高寒山區工作,扎根基層,埋頭苦干,走村串戶,將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困難群眾手中,把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當作自己的神圣職責。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仍心系困難群眾,孜孜以求解決特困群眾的實際困難。他用青春譜寫了一切為了困難群眾的時代篇章,用生命鑄就了新時期民政干部“孺子牛”的光輝形象。
提問:你認為周國知同志最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
(3)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板書)
教師闡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利益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捍衛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就成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全部活動的根本內容。要做到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首先要把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一切言論和行動的最高準則,當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應該挺身而出,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邱娥國的先進事跡就是例證。無論任何人,只要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就能得到群眾的愛戴和贊揚。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就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指導閱讀:課本132—133頁。
思考:青年學生為什么要堅定的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如何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學生看書思考回答)
2.青年學生必須同群眾實際相結合(板書)
(1)青年學生只有與群眾實踐相結合,才能全面正確的認識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點和弱點。(板書)
教師分析:青年學生長期在學校生活,對社會的了解不夠深入,對改革的風險缺少心理準備,有時面對未來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點,有時還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傾向。有的學生甚至瞧不起工農群眾,認為工人農民愚昧無知。而社會對某些青年學生也作出了批評。所以,青年學生只能通過與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熟悉工農群眾,積累實踐經驗,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點和弱點。
(2)青年學生要對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把讀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板書)
分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參加社會實踐,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當今的社會生活空間更加廣闊,內容日益豐富,一個人要生存和發展,要對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把讀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材料:毛澤東歷來十分強調,知識分子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否則,知識分子所具有的知識是不完全的知識。
沒有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任何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的創造活動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價值的成果。
思考:這兩段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
(3)青年學生只有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把自己所學的書本知識帶到工農群眾中去,化為具體的物質力量(板書)
(4)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有通過社會實踐而不斷煥發出來。也只有在偉大的實踐中,才能使自己更快的成長和成熟起來(板書)
教師分析:我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我們的信念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而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能通過投身火熱的社會實踐而不斷煥發出來。青年人要自覺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做貢獻。也只有在這樣的偉大實踐中,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新事物不斷涌現,新問題層出不窮。例如:關于所有制問題要正確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必須走與工農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3、立志成才的青年學生,自覺投身社會實踐、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就該在“情、理、行”三個方面來一個徹底的轉變(板書)
教師分析:“情”就是對人民群眾要有思想感情即有“三感”:熱愛感、親近感、同情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理”就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就是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最高標準。為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行”就是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為人民群眾服務。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人民群眾的含義、為什么要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以及怎樣與人民群眾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