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語言煉字類新解及試題
【練習13】(XX年遼寧卷)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維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問: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答案一:我以為“應有”比“猶有”更好。(步驟一 表明看法) “應有”是“應該有”而未必“有”。寫出詩人渴望尋找舊影的心緒。(步驟二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應有”,主觀上有必然判斷,表明詩人尋覓舊跡舊影時既有希望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可能有尋而未果的不甘,二字蘊含豐富,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步驟三 步驟四 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意境,或表達的感情)
答案二:我以為“猶有”比“應有”更好。(步驟一 表明看法) “猶有”意思是還有,眼前實實在在的存在。(步驟二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猶有”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竟還保存到現在,說明此地人客罕至,偏僻與荒寂。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三 步驟四 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意境,或表達的感情)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練習14】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問: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這兩個字確實用得傳神。(步驟一 表明看法) “系”是挽住,牽著。(步驟二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步驟三 步驟四 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意境,或表達的感情)
【練習15】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前人謝榛評此詩說:“‘涌’字尤奇。”其實前一“垂”字亦“奇”,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答:“垂”“涌”二字確是用得精妙。(步驟一:表明看法) “垂”,低,低垂,星星緊貼地平線。“涌”,翻滾,涌動。月照大江,月光隨影涌動。(步驟二: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垂”“涌”二字描寫星星低垂于廣闊原野,月光下江流涌動著的景象,這種闊大的景象恰與“危檣獨夜舟”之“獨”、“天地一沙鷗”之“一”情景交融。(步驟三: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闊大的景象之下是一個極其渺小的自我,居無定所,浪跡天涯,突出了被廣闊時空所擠壓的詩人飄泊無依孤苦憂懼的形象。(步驟四:聯想想象,點出意境,或表達的感情)
答題提示:詩學是人學,詩詞最終要抒寫的也是人的形象、人的情懷。我們讀詩,就是要讀出詩后的“人”來。
【練習16】 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問: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疑”“急”二字用得傳神,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