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古代抒情散文
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石抹公聽說了這事非常贊賞他的義舉,在郡內下令免除他法律規定的徭役,使他們沒有什么要上繳的。章君后來列出了這些條款;按條依序刻寫在石碑上,又擔心后人不能夠堅持執行到底,就派人請我寫下了這篇記。
那些古代修建書塾的人,雖然在學校規模上有大小的的不同,而在引導民眾走正派、匡正世風上都是一致的啊。章君在這方面有所見解,不效仿世俗聚集財富吝惜家產來作為自家殷實的策略,于是建書塾聘請老師,以便能夠繼承先輩的美善之道,他志向高遠,功勛廣大。陳京兄弟樂善好義,來助他成就事業,如若不是來到書塾這浸潤人的地方,哪里又能做到這地步呢?章君的子孫們應當時時刻刻把繼承章君的志向(辦好義塾)作為自己的事業,不去在人們中間生出是非而引發爭端,不去培植朋黨相互比試互見高低,大概就不會辜負章君的意思了。如果真能這樣,章君的書塾就能夠代代相傳,讓后人受用無窮了。(選自《文憲集》,有刪改)
四、譯文賞鑒(24分)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與通都大邑相去遠,或二三百里,雖至近亦且半之。(3分)
【答案】(這里)與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遠,有的達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將近一半的路程
(2)石華、象溪所復設別塾,以教陳氏族子之幼者。(3分)
【答案】在石華、象溪兩地再設立別的私塾,用來教育陳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們長大了,就到龍淵學習。
(3)章君之子若孫,當夙夜以繼志為事,毋豐己以自私。(4)
【答案】章君的子孫們應當時時刻刻把繼承章君的志向(辦好義塾)作為自己的事業,不要以私心使自己富有
6.(08上海高考)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①子赴友人孟誕先之約,以有此尋也。是時秋也,故曰“秋尋”。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積,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缽也;比之夏,如辭貴游①而侶韻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恥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燈也。天以此時新其位置,洗其煩穢,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動曰“悲秋”。予嘗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嘗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紙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輒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難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則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來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歸。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徑,柳堤瓜架之間,亦可樂也。
④曰“秋尋”者,又以見秋而外皆家居也。誕先曰:“子家居詩少,秋尋詩多,吾為子刻《秋尋草》。”
[注]①貴游:無官職的王公貴族。②孤寒:貧寒無依靠的人。
22.第②段畫線句用不同的形象對應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答案】2分形象直觀地(1分)表明作者對秋的喜愛(1分)。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23.對“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對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傷。
b.我與那個悲秋者有著強烈的共鳴。
c.我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