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fù)習(xí)學(xué)案:古代抒情散文
b.“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qiáng)不得的。
c.“饑凍雖切,違己交病”: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就盼望遇上豐年,便辭官歸鄉(xiāng)。
(二)
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jī),達(dá)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滕王閣序》
9.下列各組加點詞語含義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組是()
a.時維九月,序?qū)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若屬皆且為所虜
b.潦水盡/賓主盡東南之美/滿城盡帶黃金甲
c.極娛游于暇日/地勢極而南溟深/物極必反
d.窮島嶼之縈回/ 窮且益堅/覺宇宙之無窮
10.下列對有關(guān)語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濃重,濃淡對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彩霞自上而下,寫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寫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所寫為眼前所見之實景,登高遠(yuǎn)眺,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集于筆端。
11.對文中典故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賈誼。
b.“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對皇帝有怨恨之情。
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表明自己身處逆境,仍能達(dá)觀看待。
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因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三)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椋瑒t告訴不許: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