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語文復習攻略詩詞鑒賞對策(二)體悟意象 解析形象
了解意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詩詞的思想感情。因為這些意象雖然出現(xiàn)在古代詩詞中,但它付托的思想感情,傳承至今,一以貫之,已經(jīng)具有了民族認同感,所以,解讀它,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古代詩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畫鷹》:“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㧐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絳鏇光堪摘, 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 毛血灑平蕪。”這是作者早期在畫上的題詩,是我國繪畫藝術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畫上畫的是鷹,真是詩情畫意相得益彰。詩作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lián)對畫鷹神態(tài)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入收結,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浦起龍《讀杜心解》評曰:“起作驚疑問答之勢!e身’、‘側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堪摘’、‘可呼’,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一齊揭出。”可見,此詩形象生動,寓意深遠,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fā)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云壯志,不愧為托物言志之杰作。
(二)、詩詞人物。詩詞中直接描寫的人物,如劉蘭芝、采蓮女等。
(三)、詩詞作者。詩詞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的形象,如《將進酒》一詩,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細節(jié)來分析、鑒賞李白的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詩詞中也要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行為、心理等描寫來塑造形象,但它又不可能像小說、戲劇那樣作具體細膩的長篇描寫,由于篇幅所限,它只能通過描寫肖像、語言、行為、心理方面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人物。即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服一飾、一思一念,一顰一笑、一歌一舞”來刻畫人物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人物。即通過“一景一色、一物一象”來表現(xiàn)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背景:包括社會背景和作者生平、思想背景,了解人物言行的原因。
通過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應該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如于良史的《春山夜月》:“春山多勝事, 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 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 樓臺深翠微!痹姼杈唧w地表現(xiàn)出留戀美好事物、只顧游春、樂而忘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開頭兩句,提綱挈領,統(tǒng)率全篇。揭示“多勝事”是“賞玩忘歸”的原因。然后通過“掬水”“弄花”“興來”“惜芳菲”等細節(jié),顯出詩人臨賞美景的悠長逸興。藝術形象虛實結合,作者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花香衣香渾為一體,既寫景又寫人。尾聯(lián)最有妙趣,正當詩人欲去未去之際,夜風送來鐘聲。他翹首南望,只見遠方的樓臺隱現(xiàn)在一處青翠山色的深處。這兩句從近處轉向遠方,以聲音引出畫面。遠方這美妙的音畫更加吸引作者,可以想象,雖是夜晚,但為了欣賞美景,作者會去領略那美妙的音畫。這樣就更能表現(xiàn)抒情主人公賞“勝事”而忘返的性情。
三、“形象”題答案組織思路:
1、定性:即“是什么什么”形象。(“什么什么”是定性詞,要準確概括形象的特征)
2、分析:即結合詩詞內(nèi)容,抓住細節(jié)特征和景物描寫的作用,具體分析詩詞是如何表現(xiàn)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