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圣誕節。從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于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了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類似我國的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是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圣誕節期間,人們唱圣誕歌,送圣誕卡,吃圣誕大餐,內容豐富多彩。
從以上兩個節日,我們可以感知中西方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倫理道德的差異,可以領略西方文化的不同韻味。
(2)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宰牲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傣族的潑水節,巴西的狂歡節,英國的復活節,美國的感恩節,等等。
2、文化遺產(板書)
(1)含義:(板書)
文化遺產即指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薩大教堂等。
(2)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板書)
(3)保護文化遺產:(板書)
由于歲月侵蝕、環境污染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許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正面臨被毀壞的危險,這些為歷史創造的遺產無法再造,因而成為不容替代的珍品。為了使不同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免遭破壞,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于1972年10月16日召開大會,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呼吁各國采取一致行動,保護人類的共同財富,并成立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加入公約國家的文化與自然遺產進行嚴格審定,將合格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設立保護基金,在全球范圍內對列入名錄的各項遺產有計劃地實施保護措施。我國于1978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至XX年7月,我國已有30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名錄。
(二)、透視文化多樣性(板書)
1.文化多樣性及表現(板書)
(1)文化多樣性含義:(板書)
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并且影響到了他們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異。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國家而言,如中國,則有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文化多樣件的表現:(板書)
文化多樣性,可見諸多種多樣的語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禮儀禁忌、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筑、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絢麗多姿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鮮明獨特的思想理論等各個方面。
課堂探究:(1)表現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樣性,僅僅是內容、曲調方面的差異嗎?
(2)你能否以服飾、飲食等為例,說明民族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