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2、能力目標;
(1)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的多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教學重點
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三、教學難點
尊重文化多樣性必然性
四、教學方法
通過多媒體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學生探究文化多樣性的興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觀點。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各國體育項目、標志性的建筑
以上這些體育項目以及各國標志性的建筑顯示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異彩紛呈,交相輝映的。
(一)異彩紛呈,交相煇映
說一說:故宮和泰姬陵各承載哪些文化內涵?
(故宮——整體建筑顯示了對稱的結構,體現的是皇帝的威嚴,以及震懾天下的皇權意識。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個建筑是由簡單的幾何圖形構成,充滿濃郁的印度色彩,感覺比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韻味。)
1、民族節日
各國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在民族節日上,展示:我國、外國一些典型的傳統民族節日的圖片,著重比較一下我國春節與外國圣誕節。
說一說:如何看待“中國年輕一代過圣誕成習慣, 幾乎跟春節平起平坐”這種現象?
(學生各抒己見)
引用網上的評論:
(1)節日的本質就是一種玩與記憶的約定!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約定,洋人有洋人的約定。中國人過洋人的節,實在有些變種的感覺。
(2)我自己對圣誕沒有特殊的喜好,也沒有特殊的反感。……外國的圣誕是宗教的圣誕,中國的圣誕是商業的圣誕,我的圣誕,就是自己興奮的圣誕。
(3)為什么圣誕節、情人節這類洋節日在我們這個有深厚傳統文化的國度里獲得接受和歡迎,我們究竟應該歸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還是應該反思我們的傳統節日欠缺什么。憂心種種的排斥恐怕無濟于事。
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而文化遺產: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2、文化遺產
展示:我國的部分文化遺產
強調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課本30頁第一段,增加一點: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應給予保護而不是順其自然被歷史淘汰。
(二)透視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界定
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