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一、選擇題1.XX年11月,作家馮驥才、人大校長紀寶成在央視《新聞會客廳》欄目中說,建議將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設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節假日調整有利于保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將民族節日設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主要基于:
a.更好地展示民族文化,表達民族感情 b.保障公民的休息權
c.推動旅游事業的發展 d.進一步推動黃金周市場
2.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
a、都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b、都可以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c、以文物、建筑群和遺址類著稱d、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中國人對春節情有獨鐘,西方人過圣誕節由來已久,但現在中國人也有過圣誕節的習慣,西方人也逐漸對中國的春節開始感興趣,這說明
①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融④各民族文化無本質差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的文化遺產,它是
a、該過自然遺產的突出表現b、該國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現
c、該國全部歷史文化的凝結d、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5.XX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是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福娃”。其實,每一屆奧運會的主辦國在設計吉祥物時都遵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盡可能地將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寄載于吉祥物中呈現給世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論斷告訴我們
a.一個民族只有珍視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認同
b.一個民族只有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才能實現本民族文化的繁榮
c.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促進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
d.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在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回答6—7題。
6.“和而不同”主要是指
a、認同本民族文化b、尊重和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相處、相互借鑒
c、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用外來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
d、發展本民族文化,根本的是實現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7.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
①中華文化的傳播②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③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④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在孔子誕辰2556周年之際,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儒聯、中華民族促進會、國家旅游局、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全球首次聯合祭孔活動在世界各地1300多座孔廟舉行。“全球聯合祭孔”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民族文化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
③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④世界各國文化差異已經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XX年4月2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指出,一個音符無法表達出優美的旋律,一種顏色難以描繪出多彩的畫卷。這啟示我們()
a.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c.要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d.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10.電影《刮痧》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中國許姓老人到美國探親,他發現孫子發高燒,因不識藥瓶上的英文,無法給孫子吃藥,只能采用中國傳統的治療方法——刮痧。當其孫子不慎摔傷被送往醫院救治時,美國醫生發現孩子背部有刮痕,認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許家因此被告了法庭,于是引發了一場“虐待兒童”的官司。最后,這種治療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誤會。根據這則故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