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修辭類)學案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問: “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3、夸張:
故意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有更鮮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強烈地表達詩人的情感的作用。
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例] 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江 南 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對這首詩,明代的文學家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批評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為詩題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寫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詩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張手法,寫出了江南的廣闊和春意盎然。這樣寫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使詩歌更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梢允箤α⒌氖挛锏拿荃r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分析對比的作用時,要具體說明詩詞中以什么與什么對比,對比的結果使讀者認識或感受到了什么。
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再如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區別:
對比與反襯不同,反襯有明顯的主次之別,而對比常常不分主次,重點一般在使讀者產生新認識、新感情上。
5、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運用借代可使語言含蓄、簡練。
例如:
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②“終歲不聞絲竹聲”
③“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 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詩中以“絲竹”代音樂 。
③詩中的鞍馬代“客人” 。
④詩中以“杜康”代酒。
6、雙關:
利用漢語詞匯意義上的多義性或語音上的諧音關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于謙《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再如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其他如以“絲”(思)、“枝”(知)、“藕”(偶)、“蓮”(憐)諧音,都是此類。
例如: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問:“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币痪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答案: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