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修辭類)學案
這首詩被明代詩人李攀龍推獎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其中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在“明”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最為奇妙。請簡要分析。
答案: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這樣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使詩歌的主題同悠久的歷史自然聯系起來,深化了全詩反戰的主題。
【小試牛刀】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邀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
3、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
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7、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
8、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
9、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10、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
1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
(接上期)二、高考古典詩詞鑒賞復習指導
二、象境體悟
象境體悟,這是讀懂詩歌無法回避的,也是鑒賞詩歌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品讀意象和體味意境兩個方面。
1、品“意象”
所謂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觀物象。世間物象無數,詩人選此舍彼,或舍此選彼,完全是根據創作時內心情感和表達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導引下,就是同一物象也會選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例如,同是詠蟬,虞世南寫:“垂綏飲清露”、“居高聲自遠”。駱賓王卻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位詩人都選取了露水和聲響兩個客觀物象,但因為當時詩人的處境不同,情感有很大的區別。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風雅自許,自負才華;駱賓王無辜遭誣身陷囹圄,含冤莫白。所以在詩中的意象完全不同:一是“清露”“聲遠”;一是“露重”“響沉”。又如,同是月,不同詩人筆下的意象也不同。王維說“明月松澗照”,劉禹錫感慨“淮水東邊舊時月”,柳永卻道“楊柳岸曉風殘月”,李清照又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里“明月”、“舊時月”、“殘月”、“月滿”,都是根據詩人當時的心境選取的不同意象,傳達的是詩人的情感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