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語文復習攻略詩詞鑒賞對策(一)閱讀鑒賞詩詞十法
胡世將是南宋排和議而主恢復的主將之一。這首詞開始用“沉陸”一詞,表現中原淪陷的悲憤之情。接著用“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與下面“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對比,“一范一韓”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這既表達他希欽和追慕先賢的感情,也在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漢家三杰,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用“往事”,用“只數”,含蓄地表現出“時無英雄”的感慨。下闕作者寫到“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以鮮明的態度反對屈辱的和議。“拜將臺欹,懷賢閣杳。”是在懷念韓信和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時無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嘆“空指沖冠發”。最后,作者寫到:“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顯示他內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這首詞就是用了這些褒貶分明的詞語,鮮明地表達出作者反對和議力主恢復中原的志向。
4、從辭色把握風格:辭色即詞語傳達出來的各種色彩。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貶(贊美、批評)、冷暖(悲喜)等。②性格色彩,像顯隱(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剛柔(豪放、婉約)、莊諧(嚴整、幽默)等;③語體色彩,像文白(文采絢麗、文樸實)、散整(句式錯落有致與整齊有力)等。風格即由選材、表達、語言等方面綜合形成的藝術特色,如雄渾、曠達、豪放、俊逸、樸實、沖淡、沉郁、悲涼、清新、婉約等。褒貶在第三點“從褒貶辨別傾向”中已經做出闡述,冷暖將在下面第五點“從冷暖體味悲喜”中做出闡述。要把握風格,特別要注意詞語的性格色彩和語體色彩。如王維的《山中》:“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詩不見雕鑿之氣,又注重調配色彩,如用“紅、翠”等詞語,辭色既有“顯”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風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絢麗。所以,雖然寫的是初冬之景,卻不帶任何清冷虛無色彩,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很健康。
5、從冷暖體味悲喜:“墨分五彩,詞含七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匯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轉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調詞語轉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轉達出來的多為喜悅。當然,詞語表達感情多因境而變,婉轉曲折,風情萬種,閱讀時應深加體味。如薛逢的《宮詞》:“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這首詩,從望幸著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格。僅“鎖銜金獸連環冷”中的一個“冷”字,既寫出銅質門環之冰涼,又顯出深宮緊閉之冷寂,映襯出宮妃心情的凄冷。再與“長”字相映,刻畫出她晝長難耐的孤寂無聊的心境。
6、從細節解讀形象:詩詞中很難像記敘文、小說那樣對人物形象展開描寫,多是通過細節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李端的《拜新月》:“開簾見新月, 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 北風吹羅帶。”詩人駕馭文字,舉重若輕,而形往神留,藝術造詣極深。“即便”二字,于虛處傳神,為語氣、神態、感情之轉折處,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細語”二字,維妙維肖地狀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少女內心隱秘,本不欲人聞,故于無人處,以細聲細語出之,詩人亦不聞也。而“北風吹羅帶”看似客觀描寫,但人物內心之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詩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秘處仍歸隱秘,細節處只寫細節。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