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 加強節能環保 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3.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堅持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4.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原則。這就要求立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完善相關法律,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人民群眾要自覺遵守相關法律,運用法律武器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5.中國共產黨提出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貫徹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實行政治領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表明了黨的執政能力的增強和執政水平的提高。 (四)結合歷史知識 1.中外歷史上的放火燒山、過度開荒和工業革命后對自然界的過度索取嚴重地破壞了環境、耗費了自然資源。 2.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第一次把可持續發展由理論和概念變成行動。 (五)結合地理知識 1.結合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分析我國把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基本國策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義。 2.根據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分析我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3.我國各地區、各部門應如何根據其實際情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良性發展模式。二、重點問題思考:(一)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因(依據,為什么)1.經濟學角度(1)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2)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3)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緩解資源供求矛盾,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4)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5)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經濟效益。(6)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2.哲學角度(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資源越來越短缺了,能源越來越緊張了,環境越來越惡化了,生態越來越脆弱了。從國家長遠發展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2)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正是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3)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社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