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專題七、辯證法
一、主干知識網絡
二、高考考點解讀
1.聯系的普遍性
(1)【世界觀】: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
具體內容: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它事物相互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反面內容: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
(2)【方法論】: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具體內容:①即注意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②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③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繼的歷史聯系,分析事物的歷史發展過程。
(3)【應用范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改革要配套進行;處理好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處理好經濟與教育、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人的全面發展。
2.聯系的客觀性
(1)【世界觀】: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反面內容:主觀臆造聯系。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否定事物的聯系。
(2)【方法論】: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握真實聯系,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系。
3. 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形式具有多樣性。
(1)【世界觀】: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復雜的、多樣的)
反面內容: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2)【方法論】: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
4.因果聯系
(1)【世界觀】:任何事物都處于因果聯系之中。
具體內容:原因和結果是先行后續,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任何事物都處于因果聯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2)【方法論】:① 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② 正確把握因果聯系。
方法意義:①承認因果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②正確把握因果聯系,能夠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因推果,果推因)
(3)【應用范圍】生產的發展與人民生活的改善的關系。農業和工業互為因果,相互促進。
5.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
(1)【世界觀】:整體和部分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
具體內容: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會大于部分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3)整體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2)【方法論】:(1)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3)【應用范圍】: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從整體著眼,又要搞好局部;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既要發揮各地區的經濟潛能,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6.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1)【世界觀】: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