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三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復習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強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12.當年紅軍長征路經少數民族地區時,劉伯承同志尊重并依據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采取“歃血為盟”的民俗形式,與彝族首領結拜為兄弟,使紅軍避免了因民族糾紛帶來的生存威脅,并及時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追趕。下列對“歃血為盟”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彝族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是彝族同胞約定俗成的禮節和風尚
③是一種封建思想的體現,應該摒棄 ④對人們的生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又與中國“和”文化傳統有著歷史淵源。從“和為貴”的處世哲學,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從“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識,到“協和萬邦”的國家理念,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成長。
有人認為,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回歸中華民族文化。對此請談談你的認識。
五、課后作業
如今全國不少地方都掀起了一股小學生“讀四書五經”的熱潮。對此,老師、家長、專家發表了他們的意見。
有的老師認為:傳統文化有超越時空的力量,可以長期發揮作用。
有的家長認為:讀經占用正常課程時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有的專家認為:開設“國學”課程束縛學生的天性,四書五經中不少糟粕的東西,與現代文明進步背道而馳。
(1)請你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對上述觀點進行分析。
(2)你認為我們應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文化生活學案4-1 傳統文化的繼承參考答案
問題探究答案
1、這些習俗能夠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傳統習俗具有繼承性,在日常生活中,傳統習俗總是無聲的感染和熏陶著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習慣;傳統習俗也都經歷了一個不斷自我篩選和棄粗存精的過程。
2、不贊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們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規律,也反映了當時、當地的文化、生產、生活、倫理、宗教信仰以及哲學、美學等觀念和現實狀況,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又有著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技術參考價值。在人口日益增多的現狀下,我們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土地資源的關系。
3、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史財富還是包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我們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它就是財富;傳統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加分析的照搬,傳統文化就會成為包袱。所以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正確地對待。例如,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應該提倡;但古代“二十四孝”中機油精華也有糟粕,如“刻木事親”“埋兒奉母”的故事讓人感到毫無人性;“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充滿迷信思想,對現實生活是包袱,應該拋棄。
4、(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也會阻礙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