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展示漫畫:挖個坑也能釣大魚!新課教學設問:你同意這位學者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理解嗎?談談你的看法。(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上節課所講的知識回答,也可作如下設問引導學生回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分標準是什么?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能這樣區分的嗎?我們應當怎樣區分二者呢?)聯系上節課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借助教材p12材料,引導學生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的分歧: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展開;前者認為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后者則認為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展示材料:某位學者問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學者:“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1、唯物主義(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
展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比較表填寫表格圖表式簡潔、明了,培養學生概括、比較、綜合能力展示表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比較表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設問:(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 (2)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學生聯系教材思考并回答選取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典型代表的著名觀點,在具體事例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并得出: 唯物主義三種形態: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于具體的物質形態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材料一:泰勒斯,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是希臘七賢之一。他首先提出并探討了世界的本原問題,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復歸于水。材料二:原子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的。18XX年他發表“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17世紀法國哲學家伽森狄認為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是永恒運動的,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物理學領域的兩大發現。其一是放射性現象的發現,具有放射性現象的元素在放射過程中,一種元素會轉化為另一種元素。其二是電子的發現。這一發現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其中還有電子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電子可以隨著自身速度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