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6.許多同學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廟求簽測前程,這種做法屬于( )a.唯物主義 b.不可知論 c.客觀唯心主義 d.主觀唯心主義7.孔子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孟子認為:“萬物皆備于我”。兩種觀點的主要區別在于( )a、前者強調客觀條件,后者強調主觀條件 b、前者是客觀唯心主義,后者是主觀唯心主義c、前者屬于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者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強調意識反映物質8.辯證法同形而上學的斗爭( )a.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b.從屬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并同這種斗爭交織在一起 c.是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表現形式 d.高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9.有人說,重視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義。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1.d 2.d 3.c 4.c 5.a 6.c 7.b 8.b
9.答案要點: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是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重視物質利益和強調精神文明并不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2)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展規律,不顧客觀條件,主觀蠻干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強調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義,如果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精神文明,正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表現。
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否則就會造成混亂。
點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課,其內容是一個相對抽象的理論問題。教學內容中涉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再加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者的形式,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別等知識點,使教學內容抽象而繁雜。但本課內容對學生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做到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有重要意義。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情境、體驗、感悟、運用”是本課設計的最大特點。本課針對高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選擇了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言論作為教學情境,,并與學生相對感興趣的漫畫、flash動畫視頻等形式相結合來呈現,把學生引進主動學習、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的內容為具體,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教材知識點。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新課程理念。整節課在教師設置情境,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回答、總結、過渡中完成,把時間和空間給予了學生,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很好地碰撞,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