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唯心主義 形而上學的延伸思考:對于如何評價一位同學,是否就看他成績的優秀與否就可以衡量了呢?大家該如何去評價他呢?(提問)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講知識點采用知識框架形式,清晰、明了地幫助學生理清本節課知識點展示本節課知識框架作業布置完成課后練習鞏固知識、擴展思維七、教學反思1、巧設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特點,研究相應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預期效果。根據本課特點,采用了情境式教學法。在情境的選擇過程中,使用了教材現有的相關鏈接和專家點評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言論,并以學生喜愛的漫畫、flash等形式來呈現,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又能體現新課程要求。 2、構建表格框架,化雜亂為有序。對于相似知識點較多的教學內容,學生容易混淆,分不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表格方式進行處理,可起到化繁為簡的效果。在進行課堂小結時,以知識框架形式呈現,可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整體化。附:1、漫畫:挖個坑也能釣大魚!2、表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比較表派 別圍繞問題分 歧唯物主義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表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比較表(多媒體展示)唯物主義形態
基本觀點
局限性或優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1、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 2、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把物質歸結于具體的物質形態。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2、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表三: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比較表(多媒體展示)唯心主義形態
基本觀點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務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3、知識框架:
哲學的兩大
陣營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