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情感目標:
⑴.幫助學生增強國家主人翁的意識;
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感情。
2.態度目標:
⑴.使學生從我國政體及其與我國國體的關系上明確我國國家制度的重要內容及其優越性;
⑵.提高對我國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必要性的認識;
⑶.增強為祖國統一大業做貢獻的意識;
⑷.培養學生為維護祖國統一而奮斗的志向。
3.價值目標:
明確作為當代中國青年學生應具備愛國的情感,應該確立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斗的政治責任感和維護祖國利益的信念。
㈡.知識和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動及國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識。
⑴.了解政體的含義、當代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國家結構形式的含義及當代國家結構形式基本類型、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權利與履行職責(職能)的方式。
⑵.理解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列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說明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及其組織和活動基本原則!耙粐鴥芍啤 方針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等。
2.能力目標:
通過社會走訪、調查或探究性學習等形式,逐步培養學生:
⑴.理論聯系實際,相關知識和實際的相互轉換的能力。如學會把有關理論知識和實際材料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問題的觀點和方法,正確觀察分析我國的政體及與我國的國體相互關系等。
⑵.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解釋社會政治現象及其關系的能力。如唯物辯證地分析解釋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一國兩制”的關系等。
⑶.在探究現實社會國家政治制度(即政體)問題上的初步創新能力。例如,如何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下、在港澳回歸祖國的先例后,順利完成中國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難、熱點解析:
⒈準確掌握政體(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或國家的政治制度、或國家管理形式)、及與國體的相互關系。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政治常識》最基礎的知識。
明確政體(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及與國體(國家性質)的相互關系,在方法論上應主要運用辯證的觀點和比較的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的方法。
⑴. 政體、及國體與政體的相互關系,
本課的核心理論就是國體與政體關系的理論。
①.關于政體即國家政權組織形式
政體是國家的表現形式。沒有適當形式的政體就不能代表國家,也不能行使國家權力,實現國家職能。因此,建立由國家性質決定的政體是十分重要的。毛澤東說:“沒有適當形式的政權機關,就不能代表國家!
②.國體和政體的關系
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國體是國家的實質、內容,政體是國體的表現形式。統治階級歷來都十分重視政權組織形式的問題,不斷完善自己國家的政體,以反映并服務與相應的國體。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適當的健全的政體,對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有著重要的作用。政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
國體決定政體,即決定政體的性質;政體反映并服務與相應的國體。政體屬于政治制度,是國家的政治制度,國體既然決定政體,必然也決定其他政治制度,例如選舉制度。代議制度,政黨制度。法律制度等。不同國家之間的對立和斗爭,根本是由不同性質的國體決定的,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人代會制與西方議會制的本質區別,資產階級的兩黨制和多黨制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本質區別,根本在于它們的國家階級性質不同。
政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在相同國體(國家性質)的一些國家,可以是不同的政體(政權組織形式),在相同政體(政權組織形式)的一些國家,可以是不同的國體(國家性質)。一個國家采用何種政體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中絕大部分是民主共和制,我國的國家管理形式也是民主共和制。但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制與我國的人代會制有本質區別。資本主義國家不管采取何種管理形式,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符合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
⑵.民主與國體、政體的關系。
民主作為國家制度,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國家制度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法定規范。它既是特定社會中利益格局和政治力量關系的集中表現,又是特定的統治階級維護和實現利益要求而采取的治理形式的高度凝結。國家制度包括國體和政體,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因此,民主首先指國體(國家性質),即統治階級的民主,與此同時,民主也是指政體,即統治階級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
我國的國家制度包括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和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可見,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特征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以及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⒉準確掌握我國的國體與我國的政體,同樣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政治常識》全書的重點。
⑴.我國的根本政體即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本課的核心內容、乃至全書的又-重點。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又是建立我國的其它有關國家管理制度(或其它政治制度)的基礎。例如,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國的重要政治制度(如“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等,都是由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決定的。只有正確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能進一步加深對我國國家性質和社會主義民主的認識;才能懂得我國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實行西方的議會制;才能加深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解;才能理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
②.正確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該深入領會如下問題:
a.當代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有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體必須是民主共和制。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人們的經濟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相應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反映這種政治關系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的具體形式多樣,我國民主共和制的具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決不是隨心所欲決定的,而是由該國的具體國情(民族傳統、階級力量對比、所處國際環境、歷史條件等)決定的。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民主共和制具體形式,是由我國的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決定的。
b.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要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把握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還要從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實現新世紀的發展戰略目標上把握堅持和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例如,我國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是由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決定的。正確理解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教材主要強調了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更好地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方針?偟脑瓌t應當是:既要有體現全局利益的統一性,又要有統一指導下兼顧局部利益的靈活性;既要有維護國家宏觀調控權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導下賦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權力。而處理好這種關系不能僅僅理解為解決“分權”問題,更重要的應當是轉變政府職能、搞好機構改革,以保障通過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正如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的: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政企不分,官僚主義嚴重,直接阻礙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影響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對此應注意以下方面的認識:
第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是:首先是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然后要完善這一制度,使之與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第二,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然后,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都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之中,因此,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必須相應加以完善,以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第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和監督職能;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的作用。
第四,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是:通過完善這一制度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時,通過完善這一制度,以鞏固和發展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保證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第五,我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會搞西方的議會制。這是因為:
ⅰ.。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保證中央和地方國家權力的統一,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堅強的統一的整體;它有利于我國各族人民的平等和團結。
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密切相關,也就是我國的政體和我國的國體密切相關。
就國體而言,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表明在我國,只有人民才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權力屬于誰的問題,是判斷國家政權性質的根本標準。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首先從國家階級關系上講,是人民民主專政。
與此相關,在無產階級領導人民奪得政權以后,如何保護這種權力真正地和長久地屬于人民,保證這種權力代表人民,服從人民,為全體人民的利益服務,這就有一個政權組織形式問題,即政體問題?梢姡覈嗣衩裰鲗U膰倚再|,決定了人民管理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應我國國家政權階級性質的需要而產生的。國家的性質必然要通過國家的形式表現出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對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長處和優勢就在于它符合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符合實現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這一重要原則。
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和資本主義國家議會制的關系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的議會制存在著某些歷史的、形式上的聯系。它們都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都是一種代議制。從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處,都是由定期選舉產生的代表或議員組成,都屬于一種間接民主。即代議民主。議會或人民代表大會都是一種代議機構。但是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二者的經濟基礎不同。其次,二者的階級本質不同,即行使權力的主體不同。再次,二者的權力和活動原則不同。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此制度下,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是立法機關,同時又有權組織行政、審判、檢察機關,這些機關受它監督,對它負責。人民代表大會除了受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外,不受其它任何國家機關的制約。所以,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中處于最高地位,集中統一行使國家權力。而西方議會制一般是按照三權分立制的原則組織起來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互相制約、彼此平衡。以便協調和平衡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
⑵.“一國兩制”與我國國家制度(即我國的國體、我國的政體)的關系
①.“一國兩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的國家里,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中國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耙粐鴥芍啤敝械摹耙粐滨r明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性質、以及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國兩制”中的“兩制”為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中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增添了新內容。
②.“香港回歸祖國”和“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的事實,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實施。這不僅標志著“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現實,港澳特別行政區作為一種地方一級的政府也變成現實,而且對解決中國臺灣問題將產生重要示范作用,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一個重大發展和創新,而且是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中嶄新內容的具體實施。
教法建議:
本節涉及的政體、及與國體的相互關系,以及我國的政體、及與我國的國體相互關系、“一國兩制”等重要內容,在政治學理論和我國國家制度中至關重要,與我們每個國民(中學生自然在內)的政治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學法上建議采取以教師為指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等。使學生通過接觸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具體現象;通過相關“實踐”和“研究”的學習過程,分析、綜合或歸納、演繹本課中已確認的政治學道理;同時,通過同學們的相關調查、采訪、論證等,在有關國家制度的問題上,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見解,再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踐行江澤民總書記關于“制度創新” 的倡導。
在教學手段上,建議師生互動、通過網絡查閱多種形式的相關資料,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收集、整理有關教學內容,并通過形象生動的相關材料,展現教師和學生的有關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