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生活與哲學復習: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預習導學
一、學習目標
★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運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
★運用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
了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和根本目的
★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二、重點難點(加★)
三、自主學習
四、知識體系建構
探究質疑
1.社會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環境。
2.社會存在的變化和社會意識的變化是同步進行的。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
4.人民群眾就是勞動群眾。
5.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6.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7.上層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國家設施、各種思想觀念。
練習反饋
單項選擇題
1.(江蘇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基礎。我國之所以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因為(d)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思想意識決定的
c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思想意識決定的 d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城市,讓生活更美好”—XX年上海世博會主題,反映了當今世界各國對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的關切,引領人們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表明(a)
①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③社會意識總是與時俱進的④社會意識變化推動社會發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廣東卷)指出,XX年我們要努力工作,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千方百計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持續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這里體現的哲學觀點是 ( a )
a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c.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d.真理與謬誤相互轉化
4.在我國農村改革中,農民首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首選了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創辦了第一批鄉鎮企業,被稱為我國農民的三大創舉。這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是 ( a )
a.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b.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c.社會變革的引導者 d.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5.我國政府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障制度,強化防災減災工作等。這體現了( d )
a.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b.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c.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
6.政府機構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這說明( b )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