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文化與生活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第9課時 文化與生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總理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加強對外文化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展輝煌。
2.期間,沈陽市加快重點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出版印刷、娛樂演出、動漫制作、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導產業和影視傳媒、創意設計、廣告會展、數字內容等四大新興產業。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力度,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促進文化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培育龍頭企業,充分發掘沈陽市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點的文化品牌,擴大區域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 [來源:第一范文網]
知識鏈接
1.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國為什么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文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振興文化產業,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條重要途徑。
2.結合沈陽文化產業的發展,說明應如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1)在吸收和借鑒的基礎上推進文化創新,是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
(2)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主旋律,依靠大眾傳媒,更好地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
(3)要發揮人民群眾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
針對訓練
1.江蘇省期間將實現文化強省的跨越發展,其重要標志之一是使文化產業盡快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必須( )
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b.發揮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設人民的精神家園
c.著力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d.加強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提升文化競爭力
解析:選b。題旨強調江蘇省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以文化人”作為最高境界,b項符合題意。a項錯誤,排除。c、d兩項與題意無關。
2.“攔街福”是溫州特有的傳統文化活動。今年的“攔街福”把傳統民俗與現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結合,把傳統文化體驗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賦予傳統“攔街福”新的時代內涵。這表明( )
①文化生產力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②文化發展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