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教案
XX年高考政治第一輪復習教學案1—3(經濟生活1—3單元)
XX年高考政治第一輪復習教學案一
班級 姓名
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一、考點分析:
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形成商品的條件:第一, 第二,
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2.理解貨幣的含義、本質和兩個基本職能。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貴金銀由于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損、便于保存和攜帶等特點,它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注意區分:貨幣的性質與本質
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a 價值尺度的含義: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b 為什么貨幣能充當價值尺度的職能?是由于貨幣本身是是商品,有價值。
c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只需要觀念中的貨幣表示即可。
d 價格是指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流通手段:
a 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b 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需要現實的貨幣;
c 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與以前的交換相比較,買賣出現分離。)
思考:商品流通與流通手段一樣嗎?
3.了解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發行規律: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經濟現象,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商品的價格總額 / 貨幣流通速度
(商品的價格總額 = 待售商品量 x 價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3)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① 通貨膨脹指的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解決通貨膨脹的主要措施是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如提高銀行存款類準備金率和銀行利率),緊縮性財政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