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教案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
4.了解公平與效率的含義。
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5.說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關系:
a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維護勞動者公平分配的權利,保證勞動者的利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勞動效率的積極性,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b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要求:
a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要允許和鼓勵“部分先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b 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c 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更加關注社會公平。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顧各階層各方面群眾的利益,特別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第八課 國家收入的分配
1.了解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其來源。
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財政收入的來源主要包括: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2.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主要原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反映了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總量,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
(2)分配政策:
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了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種類。
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財政支出主要包括經濟建設支出(最主要,居于首位);科教文衛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4.了解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赤字的基本含義。
財政收支平衡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財政收支的理想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