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教案
3.了解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公有制經濟:生產資料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現階段我國經濟的主體。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4.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5、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必須毫不動搖第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6.了解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個體經濟: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占有和支配。個體經濟在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擴大社會服務、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
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與個體經濟相比,私營經濟規模較大,設備較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對提高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有積極作用。
外資經濟:是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的外商獨資部分。有利于引進境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境外的管理經驗;有利于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7.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義。
(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實行這一制度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決定的,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踐證明,實行這一制度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課 企業與經營者
1.了解企業的含義。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2.了解公司的含義、類型和組織機構。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成立公司,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取得法律上的承認。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法定的兩種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資本不必劃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必須劃分為等額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現,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二者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公司的組織機構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其中股東大會及其選出的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總經理及其助手組成公司的執行機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董事會和總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這些機構之間權責明確、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使公司的發展具有充分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