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考點解讀復習
美嶺中學XX屆高考政治《生活與哲學》考點解讀考點一、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一、哲學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哲學與具體學科的關系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二、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它有兩個方面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2)思維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特點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把物質歸結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等。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③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正確揭示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及其特點
①主觀唯心主義
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主觀精神。
②客觀唯心主義
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客觀精神。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實現了唯物辯證法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實現了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
考點二、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一、物質
1、哲學的物質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①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是物質的。要求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的客觀性為前提。
②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物質的。決定人們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如承認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承認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二、運動
1、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主體),離開運動談物質和離開物質談運動,都是錯誤的。
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1)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
(2)聯系: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3)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運動而否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三、物質運動的規律
1、規律的概念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論意義
(1)規律的客觀性指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2)規律的普遍性指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
(3)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