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考點解讀復習
四、物質決定意識
1、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意識的生理基礎
是人腦的機能。
3、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本質上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五、意識的能動作用
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即人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發;萎靡的精神,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哲學依據: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
(2)含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4)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5)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七、實踐
1、實踐的概念
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
2、實踐的特點
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要求,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實踐鍛煉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八、真理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1、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具體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3、真理的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九、認識過程
1、認識的反復性
(1)指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原因: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客觀條件:具體的實踐水平,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主觀條件: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的限制。②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