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二輪復習教案
關注民生,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經濟困難地區的落后面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既是公共財政的目標,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
解決措施:解決民生問題,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必須進一步轉變作風。
近幾年高考政治題中每年都有關于民生問題的試題,并且很多是問答題。我們在復習時要特別注意并認真掌握以民生為載體的主觀題。破解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成為XX年高考的重要熱點。有關上學貴、看病貴、住房貴、就業難等民生問題,XX年高考一定會涉及,還很有可能出主觀題。
【教法指引】
(一)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就業
(1)我國為什么重視就業問題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
(2)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黨和政府:大力發展經濟,是擴大就業的根本途徑;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創業的環境;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勞動者: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破除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舊思想、舊習慣,樹立自主擇業、競爭內就業、職業平等、多種方式就業觀;掌握豐富的專業性、綜合性知識和技能,提高政治思想素質,發揚創業精神。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為什么要縮小收入差距
①理論依據: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會導致收入兩極分化,需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
②現狀:我國城鄉居民之間、不同群體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和行業之間收入貧富差距過大,而且呈現繼續擴大的趨勢。
③現實意義: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利于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激發效率和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有利于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堅持科學發展觀,通過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調節收入分配。加大對落后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③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并貫徹落實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
④加強法制建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反對就業歧視和工資歧視。
(二)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黨和國家為什么重視改善民生
(1)我國的國家性質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應該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2)黨的性質、宗旨、執政方式和“三個代表”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