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二輪復習教案
(2)生活與哲學: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發展的觀點、矛盾的分析法、正確價值觀及其作用、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3)政治生活:國家性質、新型的民主、政府的性質、服務型社會、政府的權威、政府職能,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領導地位,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黨執政的實質。
(4)文化生活: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須把教育擺在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傳承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從歷史角度分析民生問題:
1.了解中國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等學派關于人際關系和諧的主張。中國古代開明統治者關心百姓疾苦、以民為本的措施及影響(漢唐初年的政策調整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隋、秦的暴政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2.近代以來,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等仁人志士為追求社會和諧不懈努力,最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3.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采取措施滿足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滿足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當家作主的權利,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和諧社會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4.聯系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羅斯福新政對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作用及二戰后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的積極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等。
三、從地理角度分析民生問題:
世界近現代歷史上所出現的典型民生問題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區域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