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學案2
老師點撥: 四:疑點討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正確揭示了經濟和文化的關系。 我的記錄: 老師點撥: 四、基礎鞏固 1、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是( ) a、經濟、政治、文化 b、物質、精神、文化 c、經濟、政治、哲學 d、生活、學習、工作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淵源于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 ) a、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感 b、鮮明的多樣性和榮譽感 c、鮮明的階級性和責任感 d、鮮明的世界性和自豪感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 ) ①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 科學發展觀 ③先發展經濟,再發展政治和文化④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 ⑤以發展經濟和政治為主,以發展文化和科技為輔 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4、當今社會,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表現在( )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② 隨著民主和經濟建設的發展,人們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③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越來越重要 ④圖書出版、影視音像等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 ⑤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⑥ 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5、XX年,美國的文化產業出口創匯達720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創匯行業。美國400家實力最強的公司有四分之一是文化企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有多部大片在中國的單片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這說明(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b、 文化反作用于經濟,給予經濟以重大的影響 c、 文化是經濟的派生物 d、經濟發達,文化產業一定發達 非選擇題: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霸主地位,把文化作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軟”武器,大肆進行文化滲透,消解它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至連其盟友法國朝野人士都說:“如此下去,我們的子孫將不是歐洲人。”上述材料中體現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四、 課后拓展選擇題:當代人類正在掀起的以計算機、互連網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納米技術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們的有機結合為代表、以人類科學創新為標志的“科技綜合體革命”,可以定位為歷史上“第三次產業革命。”其顯著標志是生產中心的轉移,即人類社會從以物質生產為主導轉向以精神生產為主導,也即是文化經濟時代。據此回答1-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