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唯物辯證法
考點15事物發展的原因
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變化、發展,既離不開事物的內部矛盾,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哲學上把事物的內部矛盾叫做內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內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發展是內困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1)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離不開外部條件,外因是事物的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它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須通過內因,而絕不可能撇開內因單獨地起作用。
注意: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2.我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要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困和外因。首先,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對周圍環境作 “一分為二 ”的分析,正確對待機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把內因和外國結合起來。第一,我們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我們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第二,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第三,我們擴大技術引進,關鍵是對先進技術加以消化和吸收,把引進和開發、創新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科學技術水平,形成自己的優勢。我們利用外資,必須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量力而行,使之有利于加速我國的技術改造,壯大民族經濟,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促進管理現代化。
考點16事物發展的狀態
1.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做量變。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事物處于相對靜止狀態。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做質變。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統一體瓦解,一事物變為它事物。
2.量變和質變的關系: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②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基本形式:一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規模等方面的變化能夠引起質變。二是事物在總體上數量不變,只是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③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④事物就是不斷地經過量變和質變這兩種狀態,永不停息地變化,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
注意:發展必須通過質變實現。發展一定是質變,但是,質變不一定是發展。
3.方法論:要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還要學會“優化結構 ”。
考點17事物發展的趨勢
1.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這是由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新舊事物的本質所決定的。①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它的成長壯大。②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拋棄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吸取和發揚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③在社會領域里,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