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九課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聯系實際】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承認矛盾并勇于解決矛盾的體現。
科學發展觀中的“五個統籌” ——兼顧矛盾雙方
“和而不同”的外交戰略思想 ——兼顧對立和統一
【高考題-辨析題】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②這種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任意制造和消滅矛盾。
③人為制造的矛盾與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區別的,人為制造的矛盾不僅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而且會適得其反。
5.特殊性及其指導意義。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即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
原理內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變化的。
方法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
【提示】
(1)“寓于”、“包含”、“表現”的使用不要混淆。
(2)不能說“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不能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4)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所謂“具體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自身的實際相結合;所謂“歷史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階段的實際相結合。
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①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區別 含義 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 是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處于支配地位 處于從屬地位
作用 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性作用
聯系 (1)相互影響。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發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與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但次要矛盾雖然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反過來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