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哲學聯系的觀點復習教案
2.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1)區別:第一,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做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
第二,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出現在前,結果發生在后,原因和結果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
第三,地位作用不同,原因總是處于主動地位,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
(2)聯系:第一,二者相互依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離不開果,果離不開因;
第二,原因與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表現在: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為結果;如環境污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會影響工作和學習,在與環境污染的聯系中,身體健康是結果,在與工作和學習的關系中,身體健康又是原因,這就是指條件不變,原因結果也不變。另外還表現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我們常說的“教學相長”,教與學互為因果,共同提高。但這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系中,而不是普遍存在于一切因果聯系中。
3.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原因是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結果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在每事每物的具體因果聯系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因果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
(2)認識和掌握因果聯系的方法論意義:
第一,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
第二,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原因和結果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
第一,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世界上的事物都處在因果鏈條的連接之中。——要求:認識事物時,既要看到它的產生是有客觀原因的,又要看到他還會引起一定的結果。
第二,一定的結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要求:善于從某一行動的后果中去分析原因,總結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
第三,一定的原因必然會引起一定的結果——要求: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
(4)克服的錯誤傾向
認識事物時,反對只看到客觀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結果;反對在總結經驗教訓時不去分析其產生的客觀原因。
4.因果聯系具有多樣性——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事物運動和具體條件是復雜多變的,往往會出現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異果、同果異因等情況。
5.事物的因果關系不一定是事物的必然聯系,也有可能是事物的偶然聯系。
6.因果聯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現象無不受因果聯系的支配,無因之果或無果之因都是不存在的。日常我們說某人做事毫無結果,這只是指未達到預期的結果,并非是沒有任何結果,況且未達到預期結果本身就是一個結果,而這種結果也是有原因的,如客觀條件不具備、方法不對等。有些現象的原因雖然一時還沒有被發現,但不等于沒有原因,隨著實踐和認識的發展,它遲早會被揭示出來。
7.因果聯系具有客觀性。
世界上的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的鏈條之中,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為因果聯系是一種心理習慣,“思想的創造物”以及宗教宣揚的因果報應等,都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誤區警示
1.有先行后續關系的就是因果聯系
解析: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果聯系的特點是:第一,因果聯系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原因在前,結果在后。第二,因果關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原因引起結果,結果被原因引起。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聯系,才構成因果聯系。具有先行后續的關系,如果不具有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如春夏秋冬更替,就不是因果聯系。所以說題目的觀點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