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我國新增“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等罪名
(4)你對當今的反腐敗斗爭持何看法?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摘自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材料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一再告誡全黨:“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后,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撲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現象。”
材料三 1991年9月,專程來西柏坡,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同志必須始終堅持“兩個務必”;并作了重要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材料四。XX年12月12日報道,等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說:“我們來西柏坡是向同志們學習的。毛澤東同志當年離開西柏坡去北京時,曾形象地稱為是進京‘趕考’。我們這一次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西柏坡,可以說是來‘上學’的,是來學習西柏坡精神和老區人民的優良傳統,回顧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的歷史,重溫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兩個務必’的”。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概括指出上述四則材料闡述的核心思想。
(2)材料一中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其必要性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這種情況"在新中國成立后是否存在?試舉一例。為此,新中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4)據材料五評述一席話的現實意義。
【參考答案】
1.(1)重視學校法制教育;嚴刑酷法;懲治貪官,允許民眾直訴最高統治者,允許民眾扭送貪官。
(2)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環境,緩和了社會矛盾,但后來,但中后期吏治腐敗日趨嚴重。其原因是封建專制之下,官員的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嚴法防治只可收一時之效,卻不能根治腐敗。
(3)認識:趙翼認為:“賄隨權集”,權力滋生腐敗,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吏治腐敗產生的原因。但封建吏治腐敗的根源在于封建專制制度。
2.(1)措施:制定法規,獎懲分明;健全監督機構和機制;與精兵簡政相結合;加強思想教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為了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增強政府機關的行政效能,減輕人民的負擔。說明中國共產黨能誠懇地吸收各方面的正確意見,具有民主的作風。
(3)歷史意義:提高了黨的威信;贏得了群眾擁護支持;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現實意義:廉政建設的經驗對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3.(1)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2)三則材料都強調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3)材料二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即將完成,“一五計劃”正在進行,我國即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材料三的背景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領導人民撥亂反正,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開始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