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專題三、財政和稅收
編校:魏會閣
一、 高考考點解讀
1、國民收入的分配
2、財政收入與支出
3、財政的巨大作用
4、稅收及其基本特征
5、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
6、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7、銀行的產生
8、銀行的分類及職能
9、銀行的業務及作用
10、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11、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12、債券與商業保險
主要考點知識闡釋
考點1國民收入的分配•國民收入是指用貨幣表示的在社會總產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凈產品。國民收入作為凈產值,是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 , 它標志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擴大 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增加國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在于應用先進科學技術 ,提高勞動生產率。
◎國民收入經過復雜的分配過程 ,按其最終用途 ,一部分用于積累 ,一部分用于消費。國民收入分類:按其最終用途分類積累:(1)擴大再生產(主要部分);(2)非生產性基本建設;(3)社會物資儲備。消費:(1)公共消費;(2)個人消費(消費的主要部分)。◎正確認識和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①必要性和重要性: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是國民經濟運行中最重要的比例關系之一.正確處理這一關系,才能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以及結構的優化,才能既保證生產 的擴大,又保證人民生活的改善 ,從而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 和社會的穩定。②積累和消費的對立統一關系。統一性主要體現在二者可以相五促進:對立性主要體現在二者所體現的利益關系 不同。積累代表社會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 ,消費代表經濟 活動參加者的個人利益和社會的眼前利益,在國民收入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二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③怎樣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應有所增長,二者不可偏廢;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國民收入的分配還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
考點2財政收入與支出•(1) 財政的含義。財政是國家對社會產品的分配 ,它包括財政收入和財 政支出兩個方面。財政的特點是以國家為主體,憑借政治權力而進行的社會產品分配; 財政的本質是一種分配關系.(2) 國家財政是通過預算實現的。預算是國家的基本財政計劃,是國家財政的主要環節。國家預算一般由中央和地方預算組成,兩者構成國家預算體系.(3) 預算包括財政收入和支出 ,這是國家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兩個方面。國家通過稅、利、債、費四種形式,組織收入,籌集資金,形成財政收人。同時國家又要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形成財政支出。按具體用途,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債務支出和其他支出。財政支出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反映政府的政策; 通過財政支出,國家的各種職能才能得以實現。(4 )財政收支狀況有三種情況:①收大于支,有節余 ,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運用,如果節余過多,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利。②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意味著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③支大于收 ,形成財政赤字,意味著財政支出要依靠借債來維持。不能籠統地說財政赤字是有害還是有利。一般說來,財政赤字過大會引發通貨膨脹;但近年來,我國運用適度的財政赤字對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平衡社會總需求與總供應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