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復習教案1
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
重點難點(高考考點梳理):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綜合探究活動:聚集文化競爭力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
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
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和特點、文化塑造人生(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第一框題 體味文化
自主學習篇
讀書摘要 自我檢測 落實“雙基” 預習達標
1、文化現象 不在, 不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 環境,也有不同的 環境,呈現出各自 的色彩。
2、文化的內涵
(1)含義:從本質上看,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 和 ,屬于 范疇。
(2)內容:從范圍上看,文化既包括 、 、 等意識形態部分,
又包括 和 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
思想、 、信念、 、 、教育 、文學 等都屬于文化 (靜態)
人們進行文化 、 、 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動態)
(4)文化的特點
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 的現象,是人們 的產物。(從產生看)
第二,每個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 ,特別是通過參與 ,接受 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從人們文化素養的形成看)
第三,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 ,精神產品離不開 。(從文化的載體看)
4•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為一種 ,能夠在人們 、 的過程中轉化為 ,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 的成長過程中,而且表現在 的歷史中。 (從影響的對象來看)而從影響的后果來看,文化的影響作用具有雙重性。教材第10頁
合作交流篇
師生互動 釋疑解惑 拓展思維 明辨是非
1•怎樣理解文化的內涵?
(1) 把握文化概念,注意三點:
從本質上看,文化屬于精神范疇 ①文化是一種精神活動。文化活動與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它是精神活動。②文化包括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精神產品。如文字作品、音樂、舞蹈、美術作品等。從范圍(內容)上看,文化有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之分。意識形態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而非意識形態文化則沒有階級性。 從形式上看,文化形式豐富。既包括靜態文化,也包括動態文化。
(2)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其實質是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教材97頁,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
總之,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純“自然”的東西不是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人的素養不是天生的,文化活動不是純粹的精神活動,而是一種依托物質載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