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導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
第九課主要講述在文化建設中我們所確立的目標、道路和任務,主體是國家。第一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三部分: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三單元的學習,學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看”,第四單元的教學任務是給學生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究竟該“怎么辦”。第八課我們帶領學生領略了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并學習了面對各種問題、現象時,如何做出選擇。第九課開始探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含義;
2.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
3.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4.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二)能力目標
1.通過“給中華文化點個贊”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從而掌握并區分文化大國不等于文化強國。
2.通過 “春晚總導演”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設計創意和策劃能力,培養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樹立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信念,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五、教學重點
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六、教學難點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七、教學思路
該教學設計立足文化強國的教學目標,采用了“點贊中華文化”的復習導入法,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講解文化大國不等于文化強國,結合學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強大腦”“感動中國”“爸爸去哪兒”“米歇爾寫書法”“春晚”等節目,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接下來,結合教材98頁,讓學生打造一臺國家定制的XX年春節聯歡晚會,如果你是總導演,你會怎么設計? 為什么這么設計?小組討論,請四位“學生導演”發言。教師結合學生發言對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知識部分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學內容──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展示文化復古和全盤西化觀點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學生重視和思考,總結出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最后引用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升華課堂,同時布置課下作業:文化強國微寫作。
八、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已經學過的文化知識,給中華文化點個贊──說說你認為最贊的中華文化是什么?
學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學說、中山裝的四個口袋代表的是“禮義廉恥”、漢字從古到今源遠流長、風箏等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態。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鞏固舊知,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2.銜接過渡
教師:剛才我們找了幾位同學給中華文化點了贊,根據同學們的點贊,我們能不能回憶我們中華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學生:我們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