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六課
10、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聲,展現在cctv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b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1、材料一:當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在西歐封建社會初期的黑暗中消逝的時候,東方的中國卻呈現出科技文化蓬勃發展的壯麗景象。材料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都江堰,其主體工程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綜合發揮了分水、導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既能保證內江灌區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災害的發生,是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生態工程”。(1)這二則材料共同說明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答案】共同說明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特征(2)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發展的什么狀況?有何作用?【答案】①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科技文化在當時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狀況。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②作用: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勞動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2、華夏民族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創造了象征著東方燦爛文化的中國瓷器。并以其源遠流長的歷史、精湛絕妙的工藝、光致茂美的質感、異彩紛呈的品類而名震寰宇,極大地豐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藝術寶庫,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中國瓷器由商代原始瓷發展到東漢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歷經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單色到多色、燒成溫度由低到高、工藝技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斷進步。裝飾藝術由“素瓷”到“彩瓷”、單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長期演變,為現代瓷器藝術百花競艷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礎。
20世紀前半葉,中國社會國無寧日、經濟衰敗、民不聊生,雖有不少有志之士與愛國的陶工及匠師們結合起來,為陶瓷的發展而拼搏努力,但整體上說,是中國瓷器藝術黯淡失色的歷史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整個工藝美術采取了一系列“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廣大陶瓷美術工作者不斷深入生活,探索創新,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生活、時代氣息濃郁的藝術瓷以及經濟適用、樸素大方的日用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瓷器藝術進入了一個全面繁榮發展新時期,展現出包容性、多樣性、科學性的特征,許多新工藝、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種應運而生,蓬勃發展。
(1)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