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復習學案
三.【知識整合】————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第ii部分【課堂探究學案】要求:一、小組內討論交流預習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問題答案,并標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準備展示。二、思考、討論、展示以下活動。思考與理解1.如何理解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系?2.如何辨證認識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響?3.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4.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五.【熱點探究】 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 規劃建議。材料一: XX年、XX年我國收入分配狀況指標XX年XX年年均增長速度gdp13.58萬億元25.73萬億元10.8%財政收入2.17萬億元5.13萬億元 2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 13786元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622元4140元6.8% 材料二:黨的xx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xx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今后五年將更致力于全面均衡發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控制收入差距擴大,在規劃中實現 “國富”到“民富”的轉變。在今年的兩會上,總理強調“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中共xx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要求經濟增長的“主旋律”將圍繞包容性增長展開。這說明在期間,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千方百計讓人民富裕起來,實現社會公平,成為中國政府的一個重要執政理念。名詞解釋:包容性增長,是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相對立。使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進行;財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貧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傾斜,使所有人都從增長中獲益。材料三:黨的xx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之前,中共中央廣泛聽取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對制定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將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 探究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4分)(2)、結合材料二,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國家怎樣才能實現“保持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7分)(3)、運用政黨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6分)(4)、結合材料三,分析規劃的制定過程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